我幫大家回憶一下,在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的結局中,大反派薩諾斯戴上「無限手套」後一個彈指,就讓全宇宙一半的生命瞬間消失。倖存的超級英雄們,包括鋼鐵人、黑寡婦和美國隊長等,突然面對一個天翻地覆的新世界。他們曾經並肩作戰拯救世界,如今卻要承受巨大的失敗與親友逝去的痛苦。
面對半數生命消失的衝擊,這些超級英雄的心理反應和選擇,不僅展現了人性的脆弱,也反映出一種常見的「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也就是說,即使是超級英雄,也可能和我們一樣,陷入不願改變、難以接受新現實的狀態。
本文將透過行為經濟學,剖析倖存的超級英雄們在彈指事件後的表現,如何反映出現狀偏誤。這篇影劇科普文雖然用行為經濟學劇透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2019年上映)的劇情,但角度完全新鮮,我假定劇迷們都看過電影了,雖然有雷,也請大家安心閱讀。
彈指過後:英雄們的抉擇與心理反應
彈指事件後的五年裡,倖存的超級英雄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巨變中掙扎:
1.鋼鐵人深陷沮喪,選擇隱居森林,與愛人小辣椒共組家庭並育有一女,努力享受平靜的日常,不願再觸及過去的傷痛。
2.黑寡婦留在復仇者基地苦撐大局,持續監控各地情報,藉由忙碌的工作逃避個人生活的空虛與悲傷。
3.美國隊長試圖堅強振作,參與倖存者的輔導團體,鼓勵大家走出陰霾。
4.鷹眼在失去家人後,自我懷疑與迷失方向,到處追捕罪犯,以暴力發洩心中的絕望與憤怒。
5.雷神終日酗酒暴食,窩在家中打電玩,逃避現實,不與外界接觸,自暴自棄到幾乎失去往日的神采,結果變成了大肥仔。
就在我出版了《巷子口行為經濟學》之後,我認真看了第二遍《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因為視角改變,我發現在這場全面性的災難之後,大多數超級英雄都表現出某種對現狀的堅持。換句話說,他們很難真正接受全新的現實,有人沉溺過去(如常懷悔恨的美國隊長和黑寡婦),有人固守得來不易的現有生活(如不願冒任何風險失去家庭的鋼鐵人),有人乾脆否認現實(如將自己封閉在舒適圈的雷神)。
即使環境巨變,超級英雄們依然努力在廢墟中尋找熟悉的支撐點:鋼鐵人選擇家庭農莊的平靜、黑寡婦堅持自己身為復仇者領導者的角色、美國隊長維繫著助人者的身份意義。這種對現狀的依戀與不願改變的傾向,正是「現狀偏誤」在作祟。
什麼是現狀偏誤?超級英雄背後的行為經濟學
在行為經濟學中,「現狀偏誤」指的是人們過度偏好維持目前的狀態,即使改變可能帶來更好的結果,也傾向於選擇維持現狀。簡單來說,我們常常不是選擇客觀上最好的選項,而是選擇最熟悉、最省事的選項。因為維持現狀讓我們有種待在舒適圈裡的安全感,不需要冒未知風險。
首先,「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使我們極度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東西。即使新的選擇或許更好,我們也擔心改變會帶來損失。在我們的大腦中,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遠遠大於得到同等東西的快樂,因此寧可按兵不動。
其次,「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使我們傾向節省認知能量。要改變現狀,得思考、研究、做決定,這些都讓人大腦疲憊,不如維持現況來得省事。
第三,我們對未知的不確定性心生畏懼,寧願守著熟悉的現狀,因為至少對現在的處境瞭若指掌,有一種掌控感。
最後,情感依附也在作怪。對於使用已久的物品、關係或習慣,我們往往投入了情感,很難割捨。
以上種種原因交織,使得維持現狀成了一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保護我們免於不必要的風險,但同時也可能讓我們錯失更好的機會。
超級英雄的「現狀偏誤」:拒絕改變
讓我們回到超級英雄們的故事。儘管各位超級英雄的處境有所差別,他們或多或少都受到「現狀偏誤」的影響,有些人不敢接受新的現實,有些人不願放下現有的一切。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鋼鐵人,在彈指倖存五年後,鋼鐵人擁有了一個珍貴的全新生活,他的愛女摩根出生,家庭美滿。在這種情況下,當其他英雄找上門,提出利用時間旅行逆轉事件時,鋼鐵人的第一反應是拒絕參與。並非他不想救回昔日夥伴與全人類,而是他實在輸不起目前擁有的幸福。他甚至明確要求隊友:「可以拯救大家,但絕不能改變過去五年發生的事」。鋼鐵人的堅持充分表現出「現狀偏誤」的基本特色,他寧可維持現況,不願冒任何可能失去女兒的風險。對他而言,恢復宇宙秩序很重要,但若代價是犧牲現有家庭,那麼再偉大的改變他也不願意嘗試。
再看黑寡婦的情況,她選擇長期留守在復仇者基地,苦心經營殘存的情報網。這種近乎固執的堅守,其實是黑寡婦在極力維持一個她熟悉的角色與環境。對她來說,復仇者聯盟的使命就是她的全部意義。在這個新世界裡,她已別無他物可失,所以死守著這份使命成了她應對悲痛的方式。她不願面對正常生活已不復存在的真相,寧可活在過去團隊的餘暉中。這種對過往榮耀和身份的留戀,也是「現狀偏誤」的一種表現,因為人們往往眷戀曾經的狀態,不肯放手,即使環境早已改變。
美國隊長的情況則有些複雜,一方面,他鼓勵別人適應新常態,在互助團體中開導倖存者要珍惜當下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他自己內心始終懸念著逝去的戰友和愛人。他帶領互助團體固然是出於善意,但也可以說是他延續舊使命感、拖延自我真正放下的一種方式。美國隊長沒有像普通人一樣開始新生活(直到故事最後他才真正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段時間他仍扮演著「隊長」這個舊角色,執著於提供他人希望,卻遲遲沒有真正替自己的未來做打算。這也是「現狀偏誤下」常見的行為,我們安於現有角色和定位,因為那代表熟悉和安全,即使內心明知該往前邁步。
相比之下,鷹眼和雷神則一度走向另一個極端。鷹眼因失去家庭,原本的美好現狀被強行粉碎,導致他徹底絕望,拋棄了昔日好好先生的人設,化身殘酷冷血的狂徒,四處追殺惡徒。他的所作所為像是在向世界復仇。雷神則選擇逃避一切責任和改變的可能性,把自己關在新阿斯嘉的小屋中醉生夢死。雷神原本肩負著領袖的重擔,但面對慘敗,他拒絕去扛起新的責任或開創新生活,選擇把自己鎖在一個沒有變化、沒有挑戰的酒瓶與電玩小圈子裡,他是用一個自我麻醉的小現狀來逃避外界的大改變,這依然是種不願正視改變的表現。
(相關報導:
鍾文榮觀點:二次犯傻,再次發消費券
|
更多文章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或損失時,往往也會出現類似的偏誤行為。想想我們自己的經歷,當遭遇重大的失去(如親人離世、感情破裂)或環境巨變(如天災、疫情、產業革命),許多人第一反應往往是否認和固守。我們可能一直幻想回到之前的樣子,難以接受已經改變的現實;或者乾脆封閉自我,不去適應新環境。例如,有人在經濟環境轉變時死守老舊的生意模式,不願意轉型,結果錯失新機遇;又或者企業員工面對市場改變,明知需要學習新技能,卻因習慣舊工作方式而遲遲不行動。這些都是現狀偏誤導致的不變行為。
「現狀偏誤」是你我皆有的人性弱點(電影中超級英雄也有這個問題)。當外部環境劇變或有新選擇擺在眼前時,我們內心常出現一股拉力,讓我們抓住當下的一切不放。就像超級英雄們一開始寧願守著殘破的世界,也遲疑著是否該賭上一切去改變。我們或許沒有拯救宇宙的壓力,但在生活中面對改變與未知時,內心的小劇場何嘗不是如此?
「現狀偏誤」的啟示
從行為經濟學角度來看,「現狀偏誤」牽涉到許多情緒與認知的微妙作用。
情緒在決策中扮演的角色,以超級英雄們為例,內疚、恐懼、悲傷等情緒大大左右了他們面對改變的態度。黑寡婦和美國隊長因為內疚而選擇苦撐現狀,希望透過不停忙碌來抵消心中的虧欠;鋼鐵人因恐懼再度失去所愛,態度變得保守而抗拒改變;雷神因悲傷和自責深重,乾脆癱在現狀裡一動不動。這些情緒讓原本理性的選擇(例如合力設法扭轉局勢)變得困難重重,反映出人類決策並非冷冰冰的計算,而是充滿感性的糾結。
正如我在《巷子口行為經濟學》這本書所強調的,人的行為充滿了偏誤,我們遠非傳統經濟學假設的完美理性「經濟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情緒、直覺而做出違背理性的決策,輕易掉入各種行為陷阱。這種對潛在損失的厭惡心理,其實和「現狀偏誤」如出一轍,我們討厭失去,勝過渴望獲得。因此,當需要改變時,只要改變伴隨一點點失去的可能,我們往往就打退堂鼓了。
走出舒適圈,迎向更好的未來
超級英雄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奇幻的漫威宇宙,但映照出的卻是你我真實的人性。「現狀偏誤」不代表我們懶惰或怯懦,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面對改變,我們害怕失控、害怕失去,這很正常。然而,一味維持現狀也可能讓我們原地踏步,錯失進步與創新的契機。
復仇者聯盟這些超級英雄們經歷了一番心理掙扎後,終究明白改變雖難,不變的代價更高。正如《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片名所示,他們選擇迎戰困難,扭轉了命運。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或許沒有時光機器,但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心態。
當你下次面對人生的重大轉變或抉擇,不妨問問自己:我堅守現狀的原因,是因為它真的是最好的選擇,還是只是因為害怕改變?
我們可以試著理性地盤點改變的利弊,想像自己踏出舒適圈後可能看到的風景。或許,一開始步伐會顫抖,心中充滿不安,但勇敢地踏出第一步,你才有可能遇見全新的、更好的世界。超級英雄並非不會恐懼改變,他們只是學會了在恐懼中前行。我們每個人也一樣,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英雄,超越現狀偏誤的束縛,擁抱改變帶來的希望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