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峰會落幕,「金援外交」成各方關注的焦點。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17日的中亞峰會上宣佈,中國願同各方攜手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並宣佈中國願在今年向中亞國家提供15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用於實施各國關注的民生和發展專案。
此舉被認為是中國在中亞地區戰略調整的信號。但在面對中國國內經濟疲軟之際,一刀切式的整治吃喝運動,致使多地飯店以賣盒飯為生,躺平幹部接連出現之際,分析人士指出,這不利於中國社會維穩,反倒是繼續加大官民矛盾的升級。
「風光無限」的中亞峰會最後誰來摘瓜?
從上合組織到中亞峰會這些都是中國主導的主場外交的真實寫照,但是這些能否幫助中國提升國際形象仍令人質疑。
對此,美國資訊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恒青在受訪時表示,習近平中亞五國之行對應G7峰會,這是意料之中的碰撞,也是命中註定的。中共希望用中亞五國聯盟、上合組織聯盟等重塑世界秩序,對抗美國,取代美國,實在是太急了。
李恒青還表示,G7峰會議題主旨是如何解決來自中共的挑戰,而中亞五國有誰願意為中國做馬前卒?恐怕沒人。李恒青還提到,中國強調的是「強權政治」,以為在大陸的那套手段放在海外可行?實際上是真的不可以。
G7峰會成西方大國與中國競爭場
針對今年七國領導人峰會上涉中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1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破壞因素是「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七國集團如果真的關心台海和平,那就要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明確反對「台獨」,支持中國統一。
他還同時指出,所謂「中國市場扭曲」、「產能過剩」完全是偽命題,七國集團以此為藉口,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實質是遏制打壓中國產業發展,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
郭嘉昆提到的「產能過剩」問題,源於歐盟認為:中國無視全球貿易規則,提供大量補貼扶持本國企業,表示中國將稀土主導地位「武器化」,並向全球市場轉移「過剩產能」。歐盟這樣的表述不是新鮮之詞,中國也指出,「歐盟不斷出臺產業政策,提供大量補貼,扶持歐洲企業,甚至公開提出優先購買歐洲產品。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2030年間,歐盟將提供超過1.44萬億歐元的各類補貼。」
往年G7峰會被認為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內政外交等各個事務的一次「洋指揮」,但這場峰會的公報卻出現不一樣的局面,烏克蘭問題無法完全鋪開去講,臺灣問題又不能措辭過於激烈,很顯然作為峰會主導的美國,川普政府希望通過各個層面與中國緩和關係。這個競爭場恐怕是難以重現當年景象。
夏季達沃斯吹向海河邊 中國主場外交挽回國際顏面
6月24日到29日即將在天津市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為了挽回國際顏面,天津市政府從今年春節過後就將整個城市「裝修」了一番,也有天津當地的民眾表示,後面還有上合組織峰會要舉辦,其「捯飭」程度不亞於2008年迎接北京奧運會。
(相關報導:
G7成川普測試大會?英國首相「低頭幫撿」掀討論 學者從各國態度看台灣警訊
|
更多文章
)
海河是貫穿整個天津城的主要河流,也是今年達沃斯論壇主會場附近的一條河流。從多方資訊來看,今年夏季全球經濟的主場外交則是要放在中國身上,同樣達沃斯被譽為是全球經濟領域的重要峰會,對未來各國和相關跨國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對於中國而言,更多的是如何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也就是為何北京十分重視「顏面」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