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成川普測試大會?英國首相「低頭幫撿」掀討論 學者從各國態度看台灣警訊

2025-06-18 13:17
2025年6月16日,G7峰會在加拿大登場。(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對等關稅掀起政經海嘯,全球領袖齊聚加拿大共同出席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外界關注貿易協議進展,但最終G7峰會在中東情勢升溫、美國總統川普也因此提前一天返回美國中落幕G7峰會最終並未發布總括性的領袖宣言,僅提出了數個聯合聲明。旅美學者翁履中17日在臉書指出引述外媒報導指出,G7峰會原應是一場多邊對話的國際舞台,卻因為川普的主導風格轉變為一連串雙邊談判的延伸平台,「當G7變成川普的單人秀——誰選擇低頭?誰敢堅持?」

翁履中分析,此次G7會議最值得關注的,是各國領袖在面對川普時的「態度選擇」與結果差異,選擇「低頭、示弱」的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低頭幫撿川普文件的畫面雖難堪,但確實換得了汽車、航太關稅的減免,以及川普的口頭承諾「我喜歡英國,所以不會課更多關稅」;對比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確劃出汽車產業紅線,但骨氣與原則換來的是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另外歐盟也不願接受10%的基準關稅,持續僵持。

翁履中進一步說,因此關鍵問題是,川普究竟會是獎勵低頭者,還是報復堅持者?這對台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警訊,英國低頭仍被擱置鋼鐵關稅、日本堅持最終反而川普退讓,這是否顯示台灣過去急於「表忠誠」?有3點必須思考,一是若低頭換不到尊重,示弱等於白白奉上籌碼;再者,堅持原則卻被翻臉不認帳,盟友可信程度就值得思考;三,若身為美國緊密亞太盟友的日本都不能獲得信任與體面,台灣該如何定位自己,又能期待什麼待遇?如今的美國在川普手中,正在重塑盟友的定義。

翁履中總結,這不再是民主與價值的連結,而是誰聽話、誰先跪下,誰就換得短暫喘息,但代價可能是國家尊嚴、長遠利益,甚至是對未來美國行為模式的縱容。他認為,台灣不能只是旁觀,而是要把G7這場「川普測忠誠大會」當成戰略教科書,台灣是該選擇英國施凱爾的投懷送抱,還是日本「石破式」的骨氣堅持?「川普時代,不只要考慮應該選哪一邊,連如何互動都是挑戰!」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