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畢業的大學新鮮人正步入一個充滿挑戰的就業市場。根據美國聯邦與民間多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儘管整體經濟未現明顯衰退,初入職場的年輕族群卻正面臨疫情後最艱困的求職環境,其失業率已升至近4年來高點。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近日發布報告指出,2025年第一季勞動市場「顯著惡化」,其中尤以22至27歲的年輕勞工衝擊最大。雖然全體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失業率維持在2.7%,但這一特定年齡層的新鮮人失業率卻升至5.8%,創下自2021年以來最高紀錄。
青年失業潮成因:成長放緩、需求疲軟
美國勞工部5月就業報告顯示,當月全國新增13.9萬個工作機會,失業率維持在4.2%。這些數據看似平穩,但細部資料揭示了大學新鮮人處境的惡化。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分析指出,這波青年失業潮成因複雜,與宏觀經濟放緩、企業需求疲軟以及科技行業招募趨緩息息相關。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整體勞動市場尚未崩潰,但關稅政策不確定、通膨壓力仍高、企業削減成本,這些都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影響新職缺的釋出。」
科技業是以往新鮮人求職的熱門選項,然而近一年以來徵才腳步明顯趨緩。同時,主修電腦科學與工程學系的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導致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現象,間接推升青年族群的失業率。
後疫情時代企業恢復正常營運節奏,也正悄悄重塑基層人力結構。報告指出,初階職缺正以驚人的速度遭人工智慧取代。包括申請者追蹤、客服支援、初步資料整理等過往由人力負責的工作,如今多數由AI系統處理,進一步壓縮新鮮人的就業空間。
許多求職者仍難以突破「AI篩選」
人資科技公司Hirevue首席創新長蒙德拉貢(Nathan Mondragon)指出,即使有部分職缺釋出,求職者仍難以突破「AI篩選」這一關卡。他說:「在大多數申請流程中,履歷往往尚未進入人力資源部門,就已先被AI演算法自動過濾淘汰。對新鮮人而言,這是一場資訊戰與演算法抗衡的求職競賽。」
紐約聯準會報告分析指出,雖然22至27歲的年輕勞工只占全體勞動人口的約5%,但他們對整體失業率的貢獻卻極為關鍵。研究人員推測,除非科技公司在短期內重新加速徵才,或有大批新鮮人退出勞動市場,否則此一年齡層的失業率將持續處於高檔,「而這兩種情況,目前看來皆不具實質可能性」。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