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已來臨
2016年3月,Google旗下AlphaGo以4:1擊敗頂尖棋士李世乭,象徵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在複雜決策與直覺判斷領域的首度勝出,展現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性發展;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促成生成式AI於全球掀起熱潮,標誌著AI的影響範圍已從技術應用拓展至日常交流、知識生產與文化創造等各層面;2024年11月,半導體產業龍頭Nvidia成為首家市值突破3.6兆美元的全球最高市值上市公司,凸顯AI已成為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戰略資源。
另外,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長克勞斯‧施瓦布指出,當前世界正處於以AI為核心技術的「第四波工業革命」,其關鍵特徵在於虛擬與實體世界的深度融合,即所謂「網宇實體系統」,此一系統透過AI結合物聯網、機器人學、奈米材料與量子運算等新興科技,重塑全球的生產模式、管理機制及治理架構。可見,我們正全面邁入一個跨領域、高度複雜且變遷迅速的AI時代,如何重新審視並確立人類在AI發展下的角色與價值、應具備之核心能力,以及「教育」應如何回應此前所未有之挑戰與機遇。
AI對人類影響的正反面思辨
AI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具有高度的辯證張力與不確定性。一方面,美國未來學家雷蒙‧庫茲韋爾基於科技發展史及摩爾定律,提出擴充版的「加速回報定律」,認為人類正逼近一個可能徹底顛覆現有科技與文明的臨界點(奇點),而AI的發展將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技術奇點」,透過人機融合,人類得以大幅提升自身智慧,進而克服疾病、貧窮與資源短缺,最終實現跨越式的文明進化。然而,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哈拉瑞在《人類大命運》一書中指出,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人類可能逐步喪失對自身存在價值與意義的理解,AI取代的不僅是勞動力,更涵蓋情感判斷與創造力,進而促使社會出現龐大的「無用階級」,加劇經濟結構失衡與社會認同危機。AI既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亦伴隨顛覆性風險。
臺灣兩個AI應用的成功案例
清華大學AI研究團隊觀察到,在過去家事法庭的親權判決過程中,當事人往往面臨資訊不足、判決結果難以預測及心理壓力過大等困境,使其難以做出符合自身家庭狀況的理性決策。為有效改善此一問題,團隊系統性蒐集並彙整臺灣近十年間大量親權判決書、家庭背景資料、當事人社經狀況與法院考量因素,建立完整的資料庫。透過AI深度學習技術,團隊進一步開發「Le姊家事商談好夥伴」親權判決預測系統,該系統能迅速分析個案的家庭背景、財務能力及法院裁量因素,提供當事人可理解且具客觀性的判決趨勢預測參考。經過實務場域的反覆測試與驗證,該系統顯著提升資訊透明度,降低當事人在決策過程中的焦慮與不確定性,進一步優化家事法庭的訴訟程序,提升當事人滿意度,並於2024年臺灣AI博覽會榮獲金獎及企業實務獎,現已廣為各地家事法院採用與推廣。 (相關報導: 黃士修觀點:AI絕頂黃仁勳的「政治不正確」 | 更多文章 )
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則利用AI技術打造食物銀行智慧管理系統。該總會觀察到,傳統食物銀行在物資募集與配送上存有效率不彰、資源浪費與配送精準度不足等問題,進而影響弱勢族群的資源可及性與公平分配。為解決此一困境,團隊蒐集過去五年間的物資捐贈紀錄、受助者需求數據、物資保存期限及各區配送物流路徑,建構完整資料庫,並透過大數據分析與AI機器學習模型,開發可即時掌握物資供需狀況的智慧管理平臺,藉此主動分析並推薦最適化的配送方案。經系統實際上線運作並持續驗證後,物資配送的效率與精準度大幅提升,資源浪費顯著降低,整體資源運用效率提升近四成,服務滿意度亦明顯提高,並獲社會企業、政府機構及民間單位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