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台灣嬰幼兒用品與童裝領導品牌的「麗嬰房」(2911),近年經營面臨重大挑戰。自1971年成立以來已有54年歷史,資本額高達新台幣20億元,鼎盛時期在中國與台灣兩地擁有上千間門市。但如今,全台門市僅剩約百間,中國地區也大幅萎縮至139間。
更嚴峻的是,截至2024年3月底,麗嬰房財報顯示累計虧損達新台幣6.76億元,企業營運壓力巨大。就在5月,麗嬰房突然宣布關閉唯一自有工廠,正式在2024年12月底全面停產,轉向全數委外製造,象徵營運模式全面轉型。
麗嬰房大撤退:關廠停產、門市縮編 出售上海子公司最高估值17億元
為因應財務壓力並推動資產活化策略,麗嬰房在6月16日公告重大訊息,將出售旗下中國子公司「上海麗嬰房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買家為北京弘毅啟元管理公司。初估交易金額介於人民幣3.7億元至4.2億元(約新台幣15.15億元至17.2億元)之間。
這項交易由麗嬰房董事長代表香港子公司 L.E. Venture Co., Ltd. 出面,與北京弘毅啟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麗嬰房指出,該協議標誌著公司推動中國業務轉型、實現「輕資產策略」的關鍵進展。未來將待相關程序完成後,提請董事會通過正式合約,並依規定公告。
聚焦電商與授權發展 中國實體店面將持續縮編
麗嬰房在中國共有兩間子公司,上海麗嬰房與蘇州麗嬰房。其中,上海麗嬰房主要負責總部營運與管理,位於上海閔行區的辦公大樓正是此次交易的主體。
至於仍負責營運中國大部分實體門市的蘇州麗嬰房,目前尚無出售計畫,但公司表示將持續縮減門市數量,未來僅保留少數旗艦店與體驗店,全面轉向品牌授權及電商通路為發展主軸。
面對產業變局 麗嬰房轉型應戰少子化與電商浪潮
受到少子化、電商興起與中國市場需求萎縮的多重衝擊,麗嬰房面臨長期經營困境。公司表示,除停產與資產調整外,未來也計劃拓展產品線、提升多樣性,同時發展第三方物流基地,以期改善經營體質、扭轉虧損現況。 (相關報導: 台灣近50年大學撐不住倒閉!校園荒涼如鬼城,政府砸3.1億元分期買下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