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群媒體的快速演進,使用者習慣也在悄然轉變。網路行銷講師賴銘堃近日發文指出,台灣使用者每日平均活躍於兩個以上社群平台,使用行為更趨碎片化與偏好即時內容,平台之間的使用者遷移已成顯著趨勢,企業若未及時調整社群經營策略,恐將錯失行銷主戰場。
台灣人最愛「社群軟體排行榜」揭曉,冠軍吸引1840萬人使用
賴銘堃近日於Facebook發文指出,台灣人口在2025年達到2320萬,其中,網路使用者數從2024年的2171萬成長至2210萬,年增39萬人;平均每日上網時間也從2024年的7小時12分鐘提升至7小時23分鐘。
在主要平台的變動上,YouTube從2024年的1920萬用戶下降至2025年的1840萬人,前年下降100萬(2020萬-1920萬),兩年內流失達180萬人,顯示用戶觀看時間可能被TikTok、Reels等短影音平台瓜分。不過YouTube依然是搜尋型與深度內容的主要據點,且長期優質內容產出,因而粉絲黏著度相對穩定。
許多人以為Facebook在下滑,實際上Facebook從2024年的1695萬用戶,略增至1710萬人,因為40歲以上用戶族群使用習慣不易變動、社交行為固定,因此穩住基本盤。
Instagram使用人數雖從1135萬人略減為1130萬人,但滲透率反而自47.4%微升至48.8%,顯示其在年輕族群的黏著度依然高。賴銘堃指出,經營IG難度較高,需要在主題、質感、限時動態與穩定輸出上兼顧,才能真正破圈。
最值得注意的是TikTok的爆發性成長,從2024年的564萬用戶大幅成長至834萬,年增270萬,成長幅度超過48%,滲透率達41.9%,賴銘堃認為,TikTok已從年輕人的娛樂平台晉升為品牌曝光與內容營銷的主戰場,且用戶年齡層正逐漸擴張,企業若未提前布局,恐將錯失黃金流量窗口。
在行銷策略建議方面,賴銘堃指出,Facebook適合進行信任建立與口碑經營,社團與商業粉專粉專仍具價值,建議企業要好好經營;Instagram是品牌形象與圖像敘事的最佳場域,須強化標籤、短影片與限動經營;YouTube則適合深度內容與長尾曝光,可朝節目型內容企劃發展;TikTok則是當前品牌短影音曝光與廣告轉單的強大入口,但必須具備配套的銷售策略。
賴銘堃強調,「數字不會說謊,但你若沒動起來,市場就會對你沉默。」他呼籲企業應積極佈局分眾策略與短影音內容,否則在社群平台變化迅速的當下,將更難與受眾對話。

本文經授權改寫自賴銘堃 (相關報導: 別再瞎忙!善用這8款超實用APP,打造超高效學習、工作生產力!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