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魚油有益健康,但你真的了解它嗎?其實,魚油的關鍵營養是Omega-3,其中的DHA和EPA對心臟、腦部、眼睛及免疫系統都有益處,而且不同型態的魚油有不同特性和濃度。選購時只要注意總量和濃度,選擇適合的產品,搭配正確攝取方式,就能安心補充所需營養。
不會增加身體負擔的魚油
目前國內有許多「健康管理師」或「體重管理師」的認證考試,只是由民間協會自己創辦的認證,不是經由國家考試核發的。某天,一位有「健康管理師」認證的朋友知道我喜歡研究保健食品,想要跟我分享最新魚油觀念,他先是告訴我一堆魚油的好處,然後告訴我市面上很多「不好的」魚油,會溶解保麗龍,現場將各款魚油滴在保麗龍上,告訴我「會溶解保麗龍的,就會同樣傷害你的器官!」當下那畫面確實驚悚,但我的心中更驚嚇,有認證的「健康管理師」,是否也是這樣到處宣傳錯誤訊息給民眾呢?
攝取魚油的目的
我們吃魚油,最主要就是為了裡面的Omega-3,Omega-3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它跟豬油、雞油、鵝油這些傳統動物性脂肪不一樣。你們可以想像成,「不飽和脂肪酸」因為吃不飽,所以比較「輕盈」,對人體的負擔比較小;吃飽飽的「飽和脂肪酸」當然比較重,多了就對人體產生負擔。
由於不飽和脂肪酸比較不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一步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機率。除此之外,Omega-3還可以調節身體的發炎反應,提升身體免疫力,甚至可以活絡腦部的神經,對大腦和心臟都很有幫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風險。而小朋友或老人家適量攝取Omega-3,可以幫助大腦神經的發育以及達到保護功能。
此外,它也可以改善乾眼症,讓你頭好壯壯,甚至有機會舒緩憂鬱的心情,所以現在很多專家和坊間廣告都在強調吃魚油的重要與好處。究竟為什麼跟Omega-6或是Omega-9相比,Omega-3特別厲害呢?這就不得不講到Omega-3裡面兩個很重要的成分DHA和EHA。
可以穿越大腦的DHA
DHA的全名叫做「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種可以穿過「血腦屏障」以及「血視網膜屏障」的不飽和脂肪酸,血腦屏障和血視網膜屏障是人體兩道很重要的防線,因為有這個特殊構造的屏障,所以外來的病原體不容易進到大腦和眼睛,同樣的,藥物以及保健的成分往往也會被這兩道屏障擋在外面,也就是說,就是想要補腦護眼,其實並不容易。
而DHA是神經細胞的細胞膜的主成分,攝取足夠的DHA就可以讓腦神經還有視神經獲得保護。有文獻指出,如果成年人每天攝取DHA,可以提升記憶力,讓腦袋的血氧含量提高,小朋友的奶粉裡面常常添加DHA的原因,就是因為DHA可以協助讓小朋友的大腦完整發育,頭好壯壯。
而成年人的護眼,針對需求通常有幾種選擇,想要預防黃斑部病變可以選擇葉黃素,想要增加夜間視力可以補充維生素A,如果想要緩解乾眼症,就可以考慮補充魚油。根據研究顯示,魚油裡面的DHA和EPA各自對眼睛具有不同功效,DHA可穿越血視網膜屏障保護視神經,而EPA可以在血視網膜屏障外發揮它的抗發炎能力跟抗氧化能力,進一步改善乾眼症問題。
活血抗發炎的EPA
EPA叫做「二十碳五烯酸」,也是屬於Omega-3的必需脂肪酸,具有很好的抗發炎效果,在人體主要可以協助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含量,也可以防止動脈硬化,因此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根據研究,EPA可以降低膽固醇,以及糖尿病患者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2019年歐洲最新的血脂治療指引還有美國糖尿病指引建議,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如果已經有在使用降血脂藥,但是三酸甘油脂還是超過135的人,建議併用EPA做為輔助。
而EPA在人體的效果還不只如此,對於憂鬱和過動症患者,服用EPA有機會輔助改善症狀,2019年發表在期刊《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的指引指出,成人若接受憂鬱症治療時,建議可以使用Omega-3和抗憂鬱藥物一起使用;臺灣營養精神研究學會也建議,憂鬱症的輔助改善可以選擇使用單方的EPA或者是EPA/DHA比例大於二比一的配方產品。
魚油應該吃多少量?
雖然魚油有這麼多的好處,但是針對不同的需求或是不同族群的建議攝取量是多少呢?
根據WHO的建議,健康的成人可以每天補充300-500毫克的Omega-3,美國心臟協會則是建議一天可以補充650-1,000毫克的Omega-3;針對膽固醇或者是乾眼症的保健,一天可以吃大概1,000毫克左右。
基本上,成人一天只要不吃超過2,000毫克的話其實都非常安全。六個月以上二歲以下的小朋友如果想要單獨補充DHA的話,可以每公斤體重給予10毫克來進行計算,所以如果是10公斤的小朋友可以給100毫克左右,二歲以上到青春期前的小朋友可以給100-200毫克左右的Omega-3。
你吃的魚油有幾趴?
如果仔細研究市面上的魚油產品,你會發現魚油其實有三種型態:TG型、EE型以及rTG型,這三種的差異主要是在於魚油的化合型態,而它們之間的差異也是很多民眾感到疑惑之處。
所謂「TG」就是指我們做身體檢查膽固醇的三酸甘油脂,大自然的Omega-3是以三酸甘油脂的形式存在,所以TG型的魚油可以說是最原始的型態。
而EE型魚油,則是把TG型的魚油經過純化和酯化之後的產物,因此濃度更高,因為經過加工,成本當然也就跟著疊加上去,售價會稍微貴一點。
而濃度最高的就是rTG型的魚油,所謂的r,就是Re-esterified,「再度酯化」的意思,讓它精粹、精粹再精粹,所以濃度是這三種裡面最高的一種,價格同時也是最高的。
購買魚油到底要注意什麼事項呢?我認為有兩大重點,購買魚油之前請確認「濃度」和「總量」。
接下來則是要談談濃度,為什麼現在魚油產品會標榜自己濃度有多高,而不是強調自己總量有多少?過去有些研究指出,濃度最高的rTG型,吸收率和生物可用率高過EE型的魚油,但也有一些研究發現,初期服用rTG的身體可用率比較高,但是如果長期服用的話,其實每種產品之間的差異不大。
若以藥師的角度切入,因為魚油必須要吃到一定總量才會有效果,濃度高也表示純度高,這樣可以「少吃幾顆」方便性高,比較不會受到討厭吃藥體驗的民眾排斥,也可以減少攝取魚油產品中的「雜質」和「賦形劑」。
不過魚油濃度的標示並不在法規的規範之內,所以很多產品必須要消費者「自己算」才知道濃度是多少。一般來說,很多產品都會標示Omega-3的含量,將Omega-3的含量除以魚油的總量就能知道濃度是多少。
舉例來說某款魚油產品每顆含有100毫克魚油,但是裡面的Omega-3含量是80毫克,這樣的魚油濃度就是80%。
另外有一些產品會把EPA和DHA分開標示,基本上這兩項的數值加起來「幾乎」就可以將其視為Omega-3的量,但是為什麼藥師會說「幾乎」呢?
因為Omega-3之中除了DHA和EPA可能還有一些雜質,畢竟是自然界的食物嘛,不可能像化學合成的數值這麼精準,不過一般來說將DHA和EPA的含量相加就非常接近Omega-3的總量。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來計算,結果都不會相差太遠。總之,不用管魚油有幾趴,最重要的是定期吃、定量吃,才最有效。
魚油為什麼能溶解保麗龍?
回到一開始「魚油分解保麗龍」的故事,究竟對人體是否有害?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已出面說明「市售魚油中所含EPA及DHA可能以TG型或乙酯化型態存在,當產品中乙酯化型態之EPA及DHA含量較高時,該等成分結構極性與保麗龍類似,則會有溶解保麗龍現象,此為正常現象」。
讀者應該可以清楚理解,其實這和魚油中是否含有有機溶劑完全沒有關係,是因為EE型的化學結構而出現的自然現象,可是還是有些廠商或是業務沒有掌握到最新資訊,導致民眾也跟著被誤導,實為可惜。
魚肝油不等於魚油
藥師遇過某些家長搞不清楚魚油、魚肝油的差別,結果買錯給小朋友吃,雖然這兩種成分都來自魚類,名字只差一個字,但是內容物天差地遠。魚肝油裡面最主要的營養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維生素A主要是幫助夜視力,而維生素D主要是協助鈣質的吸收,作用目標不同。
藥師也有被問過,「難道魚肝油裡面沒有Omega-3嗎?」當然有,只是含量非常少,所以選購產品時要看清楚,差一個字差之千里。
那如果想要一起補充魚油和魚肝油可以嗎?當然可以啦,而且一起補充吸收效果更好。吃魚油最好的時機是和高油脂的食物一起吃,不是叫你配肥肉吃啦!是說三餐之中如果午餐或晚餐吃得比較豐盛,就可以在飯中或是飯後服用,連同其他脂溶性維生素或營養素也都可以一起吃,像是維生素A、D、E、K、葉黃素、玉米黃素等。
魚油也有安全性認證
為了要獲得含量較高的魚油,大部分的廠商都會選擇深海魚作為原料,但深海魚是食物鏈的後端,如果海洋中有重金屬,也有可能透過生物累積,跑到大魚的身體,有鑑於此,很多廠商會送驗並證明自己的產品沒有重金屬或受到戴奧辛汙染。
讀者朋友可以認識一個字叫做「IFOS」,只要商品標示上有IFOS就表示通過了相關無汙染無重金屬認證,民眾可以放心食用。
雖然上面講了這麼多魚油的好處,如果是吃素的朋友應該會覺得相當可惜。事實上,魚油雖然是很好的Omega-3來源,但並不是唯一來源。除了深海魚油,譬如海藻油、紫蘇油等油脂中也有很多Omega-3,很多素食者推廣的亞麻仁油也富含Omega-3,所以不需要擔心因為無法吃魚油就攝取不到Omega-3。
作者介紹|蘇柏名
現為臺北市藥師公會理事,服務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擔任居家安寧專責藥師。曾在診所、藥商、藥妝店等服務,興趣之一是研究保健食品。由於醫療能量緊縮以及病患照護不易,醫療人員常扮演權威角色,以「專業」提高時間效率、取代以「信任」來服務民眾,而時常出現「治療無效」的窘境,讓他最終體認到:醫療必須要符合病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才有機會成為「有效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