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吳敦義曾感嘆:「兩岸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惟反攻大陸,已成歷史;解放台灣,又嫌霸道;一國兩制,或統或獨,都為台海掀波濤。俱往矣,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這段話道出了兩岸關係的困局,也點出了和平才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待。
在當前台海局勢緊張、國際局勢變幻莫測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戰爭、維持和平成為兩岸亟需面對的課題。近日,結合中華民國施行三民主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共產主義的邦聯構想,逐漸被部分學者與政界人士提出,作為突破僵局的新思路。
邦聯構想的核心理念
邦聯國家是一種特殊的國家組織形式,成員國在保有各自政治制度與主權的基礎上,建立共同的協商與合作機制。根據這一構想,中華民國將繼續施行三民主義,維持自由民主的體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保留共產主義體制,實現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雙方在外交、經濟、文化等領域建立邦聯機構,共同協調與解決區域性問題。
這一構想的提出,旨在提供一個和平的框架,避免因統一或分裂問題引發的衝突。邦聯模式不僅尊重雙方的歷史與現實,也為兩岸人民提供了一個可以共存共榮的合作平台。
民意支持與專家觀點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近期公布的民調,有46.6%的台灣民眾認為,若中國大陸希望統一台灣,應主動向台灣提出條件進行談判。這顯示出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期待逐漸轉向「對等協商」與「和平解決」。邦聯構想的核心理念正契合這一民意趨勢,為兩岸和平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前國民國行管會副主委李福軒博士表示:「邦聯模式是一個務實的解方,它允許雙方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共存,並透過合作機制促進和平與穩定。」筆者認為:「邦聯構想的挑戰在於如何建立足夠的互信,並在制度設計上滿足雙方的核心利益。」
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邦聯構想具有和平與務實的優勢,但其實現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雙方在政治體制、歷史認知與國際定位上的分歧,可能成為推動邦聯的主要障礙。此外,國際社會對於台海局勢的高度關注,也可能影響邦聯構想的進程。
然而,隨著台灣民眾對和平的期待日益高漲,邦聯構想或許能成為兩岸關係的突破口。若雙方能以開放的態度展開對話,並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考量,邦聯模式將有可能成為台海和平的關鍵。
和平最好
誠如前副總統吳敦義先生所言,「和平最好」。兩岸人民共享相同的文化根基與歷史淵源,和平與穩定應是共同追求的目標。在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各自施行的基礎上,透過邦聯模式尋求合作,不僅能避免戰爭,也能為兩岸人民開創一個共榮共存的未來。
現任總統暨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先生日前在網路節目「敏迪選讀」中,以「大公司併小公司」比喻兩岸關係的言論,亦展現「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思維。李福軒博士在整合 OPEN KMT網路研討會後,亦提出「民國為本,台灣優先」之政治理念,兩岸政治架構採「邦聯體制」,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以及目前二個政治實體的實質現況,且不會直接與中共主張對立。有機會成為一種各方可接受的新共識。
在對衝狀況逐漸冷卻,兩岸走回互相交流重新認識之後,再商是否以「中華邦聯」之名義為共稱,避免兩岸再起衝突,製造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和平競爭狀態,讓時間來證明何種政體才是最適合的兩岸人民生活制度。讓兩岸人民的未來,由發展績效來決定。
*作者為中華大學行政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