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針對立法院通過國定假加5天表示「暫緩覆議」,指稱「明年政治環境與立院政黨比例就不一樣了」此番言論引發網友炎上,政府在面對新增假期的政治盤算,難道是走「打假勤政」的政治風格?
立法院會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卻可能因大罷免後遭打回票,未來放假日能否多出五天,包含國定假日新增小年夜、5月1日勞動節、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10月25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民進黨黨團即便認為窒礙難行也「不提覆議」,背後顯然有更深層的政治考量。
民進黨考量的是即將登場的「全台大罷免」,如果現在提出覆議,對於七月的罷免民意顯然有傷,而以戰術性的政策反覆與程序操弄,避免激化廣大民意反撲民進黨的杯葛立場,此舉不僅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更形同將勞工權益與公民罷免制度一併政治化、功能化,無異於對代議民主產生沉重打擊。
民進黨刻意延後處理新增假期的覆議反擊,是將勞工權與罷免案相互綁樁,試圖要讓社會「冷卻」對立情緒,等待罷免過後再來沒收假期。民進黨現今對新增假期案的處理節奏,顯然是以罷免行動作為為變數精算。若在罷免前通過新假期,或可能助長罷免群眾的凝聚力,讓執政者顯得「回應民意」。反之,若罷免結束後才動手,則不僅可抑制民間動能,亦可趁勢反悔或進行政策回收操作。
民進黨若仍以「選舉操作」為藉口冷處理此案,不僅暴露其脫離社會脈動,更證明其治國邏輯已遠離進步價值,轉向權力穩固為最高原則。
*作者為專欄採訪作家 (相關報導: 揭本土紀念日竟是「被綠委給消失」!工運人士還原真相:國民黨還問確定嗎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