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產署北區分署日前釋出一批位於台北市的都更分回宅,包括大安區知名豪宅「台北星鑽」等合計50宗住宅標的,結果在本(4)月8日開標時無人投標,全數流標。對此,市場解讀,標的物總價偏高、央行對高價住宅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加上全球股市波動等多重因素,導致此次交易結果慘淡,而國產署也強調,雖然流標,仍會持續推案,預計下次標售將於4月底啟動。
「台北星鑽」底價動輒3億
國產署北區分署於今(2025)年初首度公開標售62宗都更分回宅,最終僅成交3宗,3月12日再行公告釋出50宗住宅,包含許多早期開發、近期交屋的分回房地。然而,截至4月8日開標,所有標的全數無人投標,再次面臨流標窘境。對此,國產署官員坦言,這些空置物件需持續負擔管理成本,為加速去化,短期內仍會不斷嘗試公開標售。
此輪標售中,最受外界關注的莫過於大安區「台北星鑽」專案,該處物件單一底價介於3億至4.7億元不等,另有部分標的落在5000萬至1.4億元區間,無論是投資或自住,均需要雄厚財力。
國產署:預計4月底再辦標售
市場人士指出,高額總價在近來房市氣氛轉冷之際,更容易碰壁,也與央行持續緊縮的貸款政策有關,央行對高價住宅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使可貸款成數進一步壓縮,買家若想購入這類標的,必須擁有相當充足的現金,加上全球股市因各項政治經貿因素面臨動盪,不少投資人資金部位緊繃,顯然難以承擔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的置產支出。
儘管二度釋出都更分回宅均以流標收場,國產署官員仍表示,這些公共資產管理維護成本龐大,機關有責任定期釋出標售,下一次正式辦理預計在4月底重啟招標程序,部分物件估價期效則在6月屆滿時或將重做評定,但是否調整價格,仍需專業估價委員會綜合判斷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