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於4月11日正式發布「緊急通知」,宣布未來積體電路產品的「原產地」將依據「晶圓流片(Tape-out)所在地」認定。此一舉措立即對全球晶片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外界普遍解讀為中國試圖在中美科技戰升溫之際,對美國本土製造的晶片課以額外壓力,同時間接拉攏外包製造業者。
哪些企業將受懲罰性關稅影響?
根據《Tom's Hardware》報導,這項政策直接衝擊在美國境內生產晶片的業者,包括英特爾、德州儀器、格羅方德與ADI等,這些企業主要生產據點位於紐約、德州等地,如今若要輸入中國市場,其產品將面臨懲罰性關稅,恐影響其全球布局。
台灣晶圓廠會因此受惠嗎?
相較美系IDM廠受壓,台灣晶圓代工業者如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則可能因Tape-out地點設於台灣而規避關稅,成為外資尋求避稅轉單的首選。專家分析,這有利台廠吸引更多高通、AMD、NVIDIA等美系設計業者的訂單,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有望短期內受惠。
中國此舉是為了維持哪些產業鏈運作?
報導指出,中國方面的盤算在於保障本土製造業供應不中斷,這項新規讓外包給海外晶圓代工廠的晶片得以順利進口,同時打壓美國境內的IDM企業產能轉向。藉此確保中國的終端設備製造商仍有穩定晶片來源,不致因關稅造成供應中斷。
哪些美國業者會最先受到衝擊?
德州儀器因主力產能集中在美國,被點名為最可能受到直接影響的企業。儘管該公司在中國成都設有一體化廠區,但若產品來自美國本土,即落入懲罰範疇,類比IC大廠ADI也是另一重災戶,其主要晶圓生產據點位於美國境內,難以透過外包避開稅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