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害死人!醫生建議旁人應適時給予關心陪伴

2018-10-05 16:14

? 人氣

對於被霸凌者而言,網路霸凌通常是突然發生,被霸凌的強度因為網路容易複製與快速傳播的特性,往往大於實體霸凌,甚至高過數十數百倍,因此被霸凌者容易發生「急性壓力反應」。(圖/健康傳媒)

對於被霸凌者而言,網路霸凌通常是突然發生,被霸凌的強度因為網路容易複製與快速傳播的特性,往往大於實體霸凌,甚至高過數十數百倍,因此被霸凌者容易發生「急性壓力反應」。(圖/健康傳媒)

隨著網路的發達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近1年來因為遭受網路霸凌而至精神科或身心科求治的個案數量有逐漸上升趨勢,被霸凌者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及早就醫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都可以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更加重視網路霸凌的議題。

陳大申指出,現代人的生活和網路密不可分,網路霸凌已經成為生活上一種實質的壓力源。又因為網路具有匿名性,訊息圖片或影像可以在短期內複製流通,網友在第一時間義憤填膺,常常對事實未經查證,即受到某些自以為是的「正義魔人」鼓吹而發文批評,使得被霸凌者承受到巨大的壓力。

而網路霸凌和傳統霸凌又有什麽不同呢?陳大申認為,傳統霸凌是在一個實體接觸的環境,比較可以知道霸凌你的人是誰,霸凌加害人的目標明確,被霸凌的人也知道是誰在霸凌,強度到某個極限之後就會中止,受到的衝擊比較快而直接,但是退去也比較快。而且傳統霸凌可以比較快的介入處理,比如說老師、法律方面的協助,網路霸凌的問題就出在於它是匿名、半公開,加上它傳播速度又比較快,所以在短暫1、2天內收到的訊息超出你所能處理的範圍。

此外,傳統霸凌可以預知威脅程度,但網路霸凌超出我們的想像,另外,還有一種綜合的模式,校園或職場霸凌通常都是綜合的,一方面給你不友善的實體環境,他可能在實體環境霸凌你,在網路上也散播一些不利於你的言論,所以就會讓一些旁觀者加入、起鬨。

陳大申提醒,被霸凌者與陪伴的親友除了即時在網路澄清,要求網站撤下不實言論,截圖蒐證、報警協助與尋求法律途徑提告外,更要注意被霸凌者的精神狀態與身心反應。

對於被霸凌者而言,網路霸凌通常是突然發生,被霸凌的強度因為網路容易複製與快速傳播的特性,往往大於實體霸凌,甚至高過數十數百倍,因此被霸凌者容易發生「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症狀包含遭受網路霸凌之後,恐懼、無助、焦慮或警醒度增加、睡眠困難、易怒、專注力不良、過分警覺、過度的驚嚇反應等,如果過了幾周沒有改善,建議被霸凌者應該到精神科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報章媒體曾報導有人因網路霸凌而自殺的不幸事件,陳大申說,如果能夠提醒與陪伴被霸凌者即時就醫,這些悲劇或許可以避免。被霸凌者承受長時間的壓力,如果出現長期心情低落、對許多事情感受不到樂趣、憂鬱症狀明顯,失眠、早醒、食慾變差,體重降低,有時會抱怨頭痛、胸悶、慢性疼痛、消化系統不適等生理症狀,無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對許多事情常猶豫不決,行為動作或想法變得遲鈍,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變得很沒有自信心或自尊心,對未來悲觀等等症狀,這些可能都是被霸凌者罹患憂鬱症的警訊,適時使用抗憂鬱藥物與抗焦慮劑,加上心理治療會談與認知行為治療(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都可以有效減輕被霸凌者所受到的衝擊。

最後,陳大申呼籲,如同在現實生活一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在網路上的言論負責,最終可能也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每個人在發言前如果能夠多停一停,想一想,再多求證一下,不要變成「鍵盤殺人」幫兇,反而應該多多鼓勵被霸凌的朋友,您的一句關懷,他(她)將會感到無限溫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易禹昕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健康傳媒(原標題:網路霸凌殺傷力大 「正義魔人」恐成幫凶)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