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同事原本不錯,後來卻疏離了?心理師曝1關鍵,在職場交友不再受傷

2025-02-08 08:10

? 人氣

受人歡迎是好事,但請不要刻意討人喜歡,尤其別奢望「每個人」都喜歡你。(示意圖/取自Pexels)

受人歡迎是好事,但請不要刻意討人喜歡,尤其別奢望「每個人」都喜歡你。(示意圖/取自Pexels)

人類是分工合作的生物,只要合作行為是前提,就不可能斬斷所有人際關係。而且,若人際關係很親近,更容易互相分擔和共事,近距離本身並不是壞事。然而若距離太近就會心累。因為也容易對彼此產生不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面對同一件事物,有些人感到不滿,有些人則否。各位讀者還記得為何會產生出這兩種差異嗎?關鍵在於前提,亦即「期待對方為自己做到多少」。

人際關係若是親近,對對方的期望就越高。

認為「這點小事他應該會幫我」「就算不開口他也能心領神會」「會幫我是理所當然的」,以「全有為前提」來評斷對方。如此一來,必然會將目光投向沒有、不足的部分。

容易對彼此感到煩躁或不滿也是理所當然。

我們對別人期望值的高低,和雙方的親密程度成正比。和陌生人比起來,我們對同事的期望較大。若對象是家人、父母或子女,門檻又更高了,會認為「這種話應該能直說」或「這點小事他應該懂」。而期望當然不會每次都得到回應。

那麼,若是期望落空了呢?我們會覺得「被背叛了!」古人說的「親近生侮慢」,就是對過於親近的人際關係的警語。

實際上,就是有人會刻意拉近人際距離。對沒那麼熟的對象說話不客氣、人家明明沒問卻擅自給建議,或是問一些干涉個人隱私如疾病之類的話題⋯⋯。還有些人不懂得保持物理距離,硬要將身體或臉靠過來。我們必須小心,別讓人際關係過度親近。

從事諮商心理師這一行使我對人際距離很敏感,當個案和我分享煩惱,雙方的關係就是容易拉近。

就我的經驗,要拉近人際關係的距離沒那麼難。難的是保持適當距離。這一點要花比較多的心思。例如即便是進行深度談話、敞開心扉時,我也一定會記得保持對話禮儀。正因為雙方很親近,刻意保持距離才很重要。

那麼,該如何保持適當的人際距離呢?

從花費時間和心力的角度來看,經營人際關係是人生的一種投資。和特定對象關係親密,就是在他一個人身上投注大量資源。關係融洽時這當然是很好的。但距離越近,就越容易對彼此感到不滿,也就是說,關係破裂的機率也越大。

投資時,將全部投資放在一個商品上的風險太大。此時,最好要有分散投資的觀念。建議可以增加投資對象,像是家人、朋友、鄰居、地方人士、有共同嗜好的社群團體等,這麼一來,每段關係分配到的資源必然會變少,最後,太親近的人際關係便會自動消失。只要分散風險,就能保持心靈平靜。

和真正重視的人建立親密關係當然也很重要。

但只要共同活動,相處時間一長,距離便會自然拉近。重要的是,不要將彼此的距離拉得過近,若能保持適當的距離,便能減少感受到不滿以及精神耗損的情況。人際關係不要太過親近,要分散時間和心力的投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