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鍾喬 文章列表
#
鍾喬
約 2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歷史
國內
藝文
專欄
風書房
鍾喬專文:時間的煙塵—走進阿罩霧林家
我想像著:阿罩霧【南天宮】的《船頭媽》與彰化【南化宮】的《老五媽》,隨著千人陣頭在街頭相逢時,他們會如何以媽祖分身親遇媽祖分身的身姿,將母性慈眉的神祇眼神投向對方,歷史煙塵又將如何在當下的民間土地上,留下廟會內外的魔幻紀事?霧峰林家月光下的簷瓦。(鍾喬提供)這,終究會是一件引人入勝的文學或劇場命題;主要來自於時間長廊彼岸的史冊裡,兩頁難以翻閱的家族悲歡,都以......
鍾喬
2025-05-31 05:40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鍾喬專文:記憶,埋藏在時間的底層
編按:濟州4·3相關紀錄文獻被正式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濟州道知事吳怜勳表示:「這是將濟州居民療癒4·3傷痛、實現和解與共生的歷史旅程,昇華為世界遺產的意義深遠時刻。」他並承諾:「我們將持續有系統地蒐集與保存4·3相關紀錄,並將其作為和平與人權教育的活教材,傳承給未來世代。」
鍾喬
2025-04-19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鍾喬專文:綠島歸來,記憶顯影
選擇春寒料峭登島,雖有些偶然,也非全偶然。
鍾喬
2025-02-08 05:50
評論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鍾喬專文:血液的旅途
時間匆匆,轉瞬間,六個寒暑過去。我很少去回首,卻也時不時就有一些景象閃過,在腦海胸臆間,跌跌撞撞…。那是一趟血液的旅程。
鍾喬
2024-12-21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專欄
鍾喬專文:已逝的,未曾逝去─憶菲林
1980年代中期,剛從少尉預官退伍,由於在軍中服役時,經由報紙地方新聞的邊欄方塊,得知美國《杜邦公司》將在彰濱工業區設廠的消息,觸動寫詩文藝青年關切土地與跨國污染的關係,於是在和友人多次進出鹿港,蹲點調查後,和《人間雜誌》陳映真老師取得聯繫,陸續開展《鹿港反杜邦》的田野調查與報導工作。
鍾喬
2024-11-02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鍾喬專文:時間中,飄搖的一粒米──記楊儒門
記憶中,那是一個酷熱的日午,我獨自走在通往一片茂密甘蔗田裡的黃沙路上;農村小徑彎彎蜒蜒,夏日豔陽照落的過午,沒人會在這種時刻現出人影,就算偶而掠過腳蹤的貓狗,也都顯得格外躡手躡腳,像似深怕驚動烈日下的孤寂。
鍾喬
2024-08-18 07:0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鍾喬專文:如果光,恰也是炮火─關於「裂縫,斷面記憶」
以阿戰事一觸即發。我寫了一首詩。主要的靈感來自於:我們只要在網路上翻閱「加薩孩子」四個字,便會出現的畫面:一個孩子朝著以色列的坦克投擲石頭。並說著:「這不是生存,而是存在。」我對這句話印象深刻,特別是「生存」以投擲石頭碰撞坦克時,下一刻如何「存在」的畫面想像,猶為深入心坎。
鍾喬
2024-02-18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鍾喬觀點:時間拋給南洋姊妹的…
「南洋台灣姊妹會」二十周年,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鍾喬
2023-11-24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鍾喬專文:風雨大杯酒─帶領鹿港反杜邦的李棟樑
相約,去鹿港給李棟樑上香,腳蹤回返1986年[鹿港反杜邦運動]。同行者的一雙鞋跡,踏過鎮街偶而灑落在街巷間的午陽,光與影讓記憶回返過往…。在鹿港,彷彿再次走進「李壽春香鋪」,時間在長廊的另一端招手。
鍾喬
2023-11-05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鍾喬觀點:記憶的當下與未來─激進1949
嘗試不以歷史的觀點切入一本以歷史做為基石的書籍。這,會不會再一次給自己的作為,帶來苦惱或者成為箭傷呢?其實,也並不自知。然而,如果可以為一部值得深入探究其內涵的書,說些甚麼有意思的話語,或許也是另一種切入的觀點。
鍾喬
2022-07-30 13:4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專欄
鍾喬專文:海邊,風很大─召喚思考 雞蛋與高牆
雞蛋與高牆,是春上村樹在接受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學獎〗時,發表致答詞時的一句比喻,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我倒沒那麼深知,或許,是在不經意間,把高牆想成是石頭那回事了。想當然耳帶給人的習性;倒並非自以為是,而是被自己的慣性認知給矇了。這很尋常出現在快速流通的社群媒體或社會交往中。
鍾喬
2022-02-06 14:2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鍾喬觀點:秋鬥行─反萊護藻連結反迫遷運動的民間力量
秋鬥行腳,一開始就以「反萊護藻」作為號召,並在每日行走的路程中,連結在地力量,作為抗爭的主軸。11月25日,行腳進入中彰投,恰是沿島南至北行程的中繼轉接點。
鍾喬
2021-11-27 06:3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鍾喬觀點:民眾音樂,一種倡議或抗議的聲音
音樂的抗爭性,自上世紀60年代始,便有一股發生於第三世界,對於西方新殖民文化的反抗與批判,出現在拉美、非洲也初出現亞洲第三世界國家。最近,翻閱民眾文化記憶簿,躍入眼簾的即是:1990年代初期,菲律賓patatag派答他客樂團的民眾音樂,一逕以菲國母語塔加落語“tagalog”唱出的對於美國克拉克空軍基地的抗爭風潮⋯⋯patatag這個字眼,其來有自。
鍾喬
2021-10-31 07:00
新聞
國內
藝文
鍾喬訪談錄》追悼亡靈反思疫情─直視死亡召喚尊嚴
2021年8月28日到9月6日,台北市中山南路的「自由廣場」上,一群藝術家、文化工作者、社運工作者共同舉辦了一場長達十天,名為「大眾葬文化行動祭」的活動。1931年8月,抗日英豪蔣渭水醫師染疫逝世,他的同志們從台灣全島匯聚到台北的大稻埕,為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送行者超過五千人。在日據高壓統治之下,這其實是一場以葬禮為名的群眾示威遊行,當時留下了「死渭水嚇破活總督」的民間諺語。於今的台灣,自從五月疫情升溫以來,因染疫而死或因疫苗注射而喪命的人,總數已超過1500人,而當局的防疫指揮體系中又存在著許許多多令人不安的黑箱與黑數。
林深靖
2021-09-06 15:53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鍾喬專文:戲中壁X—島嶼壓殺記憶的共同召喚
「差事劇團」推出《戲中壁X》一劇,將於9月在台北「華山烏梅劇院」與「台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登場。
鍾喬
2021-08-15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文化
鍾喬專文: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
2020年秋天,【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將在台北《水源劇場》與台南《奔訪E倉庫表演廳》再次登場演出。本劇曾於2018年因應客家運動30周年演出,並於2019年入圍15項台新獎,這次演出將以嶄新面貌的創作,經過導演與演員的通力合作,以新面目重新登場。這裡,引用2019年<台新藝術獎>入圍15項的入圍理由,做為引介本劇再次登場的開端:
鍾喬
2020-08-30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鍾喬專文:海燕—《戲中壁》裡潛藏的情境
最早,約莫是25年前的1995年,陳映真先生在《聯合文學雜誌》上寫了「禁錮與重構—讀鍾喬《戲中壁》」一文,以他濃郁且深含左翼文藝批評的筆調,寫下對這部中長篇小說的評論。其中一段話如下:「把高度政治性的題材,以高度的自覺,用藝術形象的思維加以表現—即以高度的自覺,避免用獨斷、粗糙的教條口號加以表現,是《戲中壁》值得推崇的優點。」這一段話,有其令人深思的況味;但,緊接著他說的,「人物塑造和動作發展的缺陷」的評語,卻更是一針見血。
鍾喬
2020-02-16 05:4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文化
鍾喬專文:觀眾,如何站起來?
多年以前,我曾以「觀眾,請站起來」為題,在[民眾劇場]的領域發表言論。現在回想,當觀眾不斷被期許為民眾時,民眾也漸漸在網路社媒的時代,失去作為具備階級認同身分的民眾,而消失在新自由主義無限擴張的消費市場中。然而,我們依稀在「民眾性」與「美學性」的辯證中,企圖掌握劇場如何讓民眾站起來的關鍵性。
鍾喬
2019-10-26 05:5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文化
鍾喬專文:變身的哪吒─寫給囚禁中的非行少年
2016,〈差事劇團〉開始於新竹誠正中學開啟逆風少年的戲劇課程,每周一回、歷時半年的民眾戲劇工作坊,最後達成演出的效果,受到矚目;2018年到今年(2019),也在彰化少年輔育院(誠正中學分校)開展逆風少女的戲劇輔導,在矯正教育的制式思唯下,意圖走出超出權力建構關係下,高牆內青春年少、好男好女的生命圖像,化作故事,登上舞台。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鍾喬
2019-09-28 05:50
評論
國際
藝文
專欄
文化
鍾喬專文:階級如「壁」的殘酷──《寄生上流》的想像
《寄生上流》在坎城摘獎,其來有自。因為,它透過當代亞洲人最核心且面臨崩解的單位──家庭,在看似再日常不過的詭計中,揭露整個全球化危機下的資本社會,在面臨高房價、低工資、低就業、貧富差距拉大的狀態下,所遭遇的解體「碎相」,讓人無法不屏息以看待下一步的撞擊,將帶來何等巨大的階級裂痕。沒錯,這部電影在觀眾面前赤裸揭露階級問題,高明的是,它卻一點也不讓你感受到階級的「老梗化」。例如,壓迫、抗爭或妥協、戰鬥...這裡沒說這樣表現階級的電影或劇作不好,只怕無法穿透虛擬消費社會所佈下的重重隱形控制。話說回頭,這其實是一部關於兩個半家庭的故事:前面一個是:豪宅裡的超級富豪;後面一個是:蝸居「地下違章」的超級貧民。再有半個是:已經碎裂的、無法見到日光且鄰近崩解的一對夫妻,在銅牆鐵壁的「地下社會」,呼吸尚存而已。
鍾喬
2019-07-07 06:2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