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交給二代,為何常出狀況?因為「這東西」很多公司做不好,只會靠關係

2022-08-30 12:40

? 人氣

家族企業交給二代,為何常出狀況?(示意圖/取自Pexels)

家族企業交給二代,為何常出狀況?(示意圖/取自Pexels)

(撰文|成昀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有句俗諺:「生意囝歹生」,意思是說,會做生意或有生意頭腦的子女,不容易遇到!而第一代做生意很成功,想要生出一個能夠接事業、會做生意的小孩,就更困難了!我們也都知道,事業經營、做生意需要具備的特質,無論從人際關係上的長袖善舞到對商業契機的洞見觀瞻,甚或是行事決斷的策略果敢,到團隊建立的知人善任,每一門都是學問,也都博大精深。要從任一個面向去培養,無一不需要三到五年以上的實戰經驗,才能培養出一個讓第一代企業家所認同的應有特質。

此一現實面的背後,可能在第一代「交棒」的觀點中,只是勉強合格;而在第二代「接班」的感受上「是你講得不清不楚,我聽得模模糊糊」,而是非對錯卻又掌握在結果論的情況下,到底是做得好,還是做得不好,其實難有論斷,也難以辨證。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因為「模糊」而有了「空間」,無論是給第一代的出題者在「交棒」上對題意不清的重新解釋,帶來了便利,還是給第二代的答題者在「接班」上對無法正確認知題意的歪打正著,或是屢試屢敗的信心崩潰。

然而,這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無可避免及無法被取代的工具,一直靜靜地躺在企業裡面,也一直都以默默守護的方式,照看著整間公司,那就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的基礎,使用的是「會計」的基礎觀念。會計,是商學之母;會計,是商業的語言。透過「會計」能編列出財務報表,而所有的商業活動,無論係由內部產生或是外部發動;無論係何種類型的交易,又或是係何部門的前期努力或後期維繫,最終都會透過會計的處理,反應真實的結果,在財務報表之中。

商業技術的進步,對於相關交易事項在經過辨認之後,於會計在衡量交易事項的貨幣化(數量化)上有著顯著的進步及助益。舉凡前面所列舉之各項事業發展所需之作為或是所累積下來的優勢及資源,都可以透過商業技術進步的優勢,轉化為置於財務報表中之相關財務數據。

舉例來說,商業活動所需要的人際關係,無一不是往上游連結到供應商、往下游連結到客戶,又或者是與同業間之競合關係,在商業技術進步的現實情況下,已經由相關國內外的專業機構,發布關於對「無形資產」評價的衡量指引及依據,而依此一指引及依據所為之專業評估及其意見,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之下,是有助於將此一隱性、虛擬的企業資源,轉化為貨幣化之結果,如供應商資格、顧客名單等無形資產。

而財務報表中所揭露的各項資源及其負擔,當屬企業所列之重要資產及負債,對於掌握企業之經營,定能作為掌控全局之重要依據並生提綱挈領之效。為何企業在「交棒」及「接班」時比較少由此一面向切入呢?是因為「會計」艱澀難懂?是因為「財務報表」不明究理?還是因為「沒有辦法反映企業經營的真實報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