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朝令夕改、業者惡性競爭,盤點防疫保單失控亂象的三大關鍵

2022-05-20 07:50

? 人氣

防疫保單理賠爭議持續延燒,為什麼當初立意良善的保險商品,如今卻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圖/取自Unsplash)

防疫保單理賠爭議持續延燒,為什麼當初立意良善的保險商品,如今卻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圖/取自Unsplash)

去年就有防疫保單之亂,到今年的「防疫保單之亂2.0」版也跟著變種升級,保險公司與消費者更因為疫情變化,產生核保與理賠互不信任的危機,引發市場的高度爭議。為什麼當初立意良善的保險商品,如今卻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財訊》報導,回顧第一張防疫保單糾紛源頭,「就是台產的防疫保單,」保險法專家、北宇管顧總經理劉北元直言,去年社會看待「花500元賭10萬」,造成大排長龍,造成這張商品以虧損收場;沒想到,2022年的2.0版不僅沒有精進,反而還更失控,「這像一場賭局,莊家不玩了、賭客不肯散。」

這次的防疫保單爭議已不限於台產,依照金管會統計,目前12家產險推出有效的防疫保單件數約有600多萬件,而還有尚未核保的在途保單預估有100萬件至200萬件左右。包括富邦產險、國泰世紀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等公司都被列為防疫保單主力業者,卻也都陷入巨量核保理賠的壓力中,甚至造成保險公司與消費者都產生互不信任的窘境。

關鍵一:政策大改變 精算師也「失算」

為什麼12家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和理賠失衡?《財訊》報導指出,劉北元坦言,「當初保單設計時,政府持續把清零政策做為前提」,費率計算以清零為基調思考,條款設計走到「與病毒共存」,好多爭議都是條款沒有寫清楚,導致保單沒有辦法按一般商業程序走,成為糾紛開端。

劉北元回憶,當政策清零時,大家投保防疫險熱度沒有那麼好,疫情指揮中心一開始還沒有說要與病毒共存,清明節過後保險公司就開始察覺不對勁,逆選擇(指保單風險因子評估依據不足)量太大,大到無法承作,保險公司開始想辦法降低承作量,各公司都有各種理由拒絕承作,結果造成市場更混亂。

關鍵二:你有我也要 惡性競爭失專業

「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搶市場,來不及讓精算師好好算,商品就上架了。」劉北元指出,台灣產險業競爭激烈,一窩蜂爭相推出銷售的保單,也質疑精算師在保險公司的作為。

不過《財訊》分析,劉北元認為,產險業者不應再抱著「別家在推、我們也要推,你給我一個數字去報價」的模式,為了搶市場而忽略風險。也有不具名的保險業者透露,有位精算師在商品設計時,已經想到了政策會轉向「共存」的可能,卻被主管以「羞辱國家防疫能力」、「不顧長官顏面」等理由拒絕。

《財訊》報導指出,另有保險主管坦言,「如果有一張保單衝出高費率,跟市場上差距太遠,在這個市場上會沒有競爭力,當他顧及同業費率時,會有連鎖效應,也難保不會有比價影響。」這樣的市場氣氛也導致大家在相去不遠,也造成現在混亂的銷售糾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