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0萬不是夢!薪水大勝船員、港口最讓人羨慕的職業,需要哪些條件?

2016-09-30 11:44

? 人氣

船舶操縱駕駛,必須具備相當專業的技術,不論是風向或水流作用,都可能輕易地讓船舶偏離原本軌道。遑論每個港口都有其特殊地理、氣候、海象、水深和法規等,一旦來自世界各地,大小功能不一的船隻準備灣靠,港口水域可說特別容易發生船難。因此,來自異國的船隻要進港停泊之時,往往需要有熟悉該港情形的船長加以指揮,方能降低事故,安全泊靠。 這些,就是「引水員」的主要職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引水」制度的歷史,可上溯至古希臘羅馬時期,所在地港灣的一些經驗老到的船長(通常是在地漁民)會受聘於欲進入灣靠的船隻,以便讓船上貨物順利入港卸貨。當然,除了航行安全問題之外,大多數國家的「強制引水」規定,也意味著在地國引導入港的主權象徵。因此,一艘輪船進港,通常都得升起三面旗幟:在地國國旗、通關簡易核可的黃旗、確認該國引水人已在船執行安全引港的H字型紅白相間的引水旗。

例如1950年4月,建政後的中共頒佈《關於外籍輪船進出口管理暫行辦法》,認定外籍引水員的動作是侵犯中國境內引水權之舉,而把外籍輪船原本可決定的自由引水改成強制引水。翌年1951年3月,上海人民政府接管長期壟斷上海港的「銅沙引水公會」,並在6月將最後一名英籍引水員解職,一舉結束百年來由外國人把持上海引水權的局面,被視為是中國主權的回復與再次伸張。

關於「引水員」,一般若不是視為「航行指揮」(take charge of navigation),就是以其做為「航行顧問」(give advice in navigation) ,一旦引水工會接到港務局通報之後,當值的引水人便搭著小艇出海,到了欲入港灣靠的大船旁,徒手攀著船邊繩梯上船,接管後續的船隻停靠作業。 因此,擁有高技術能力與經驗的引水員論件計酬,每領一艘船價碼在6000到9000不等,一個月下來少說也有5-60萬的收入。 據說以前經濟上揚之期,基隆港的引水員月薪更可達百萬以上。

綜觀引水人的養成過程,報考人首先必須是航海相關科系畢業,考上船上三副資格後,每經兩年實作經驗方有機會晉升二副、大副,進而考取船長的資格和取得執照。之後,還必須具備擔任一萬總噸的大船3年以上的船長經驗,才有機會報考引水員。 但引水員證照發放的壟斷常引起批評,甚至有航商也認為缺乏競爭的引水員,服務效率跟態度欠佳;於是,2003年考試院以「回歸市場機制」之說詞,將「限定名額」的引水人特考放寬為「資格考」。

雖然資格考就如同證照發放一般,但是,取得證照並不代表可以進入港區就業上工,而是必須等到職缺釋放之時,才可通知補位。10年前,全國差不多才80位引水員左右,高雄港當時有42位,目前縮減至40名左右。因此,引水員令人豔羨的高收入,除了是這個行業需要高技術與相關專業知識之外,其實「港區勞力市場的壟斷」──「卡特爾」(labor cartel),才是高薪的主因,甚至目前仍舊處於被壟斷的勞動卡特爾狀態。儘管近年收入隨著船隻入港的減少而大不如前,但仍有3-40萬元的高薪。

作者介紹│陳奕齊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畢業。
荷蘭萊頓大學區域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
基進側翼政團發起人,筆名「新一」。

著有《New Bondage and Old Resistance: Real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Labor Movement in Taiwan》(與Monina Wong同著)、《想像越界:國際與在地政經批判》、《移民、苦力、落腳處:從布袋人到高雄人》(與魏聰洲和廖沛怡同著)、《國民黨治台片斷考》《黨國治下的台灣「草民」史》《看!中國熱?!》及本書《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前衛出版《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