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當醫生能算人生勝利組嗎?時薪不如去麥當勞打工啦,外科醫師算給你看!

2016-05-19 11:46

? 人氣

醫生每個月的收入到底是多少?這是個令人好奇且引人遐想的問題。如果在街上隨便找幾個人問,或許會聽到很多種猜測,大概從「三十萬」到「八、九十萬」都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主治醫師的收入非但大家不曉得,連正在念書的醫學生或是已經在醫院工作的住院醫師可能都不是很有概念。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憑著三十年前的印象和電視裡的誇張劇情,胡亂猜測。

前些日子在跟學弟妹聊天的時候,有人突然提到:「某某醫師一個月不是領兩百萬嗎?」我聽到了之後差點兒被嘴裡的漢堡噎住,所以便決定來寫篇文章稍作說明。

這篇文章有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打破這個關於醫師收入,由來已久卻荒謬不堪的神話。

醫生收入很高嗎?是的,在三十年前,這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曾經有到診所看病的經驗,當年對付發燒,最流行的招數叫做「吊大筒」,

只要掛上一包點滴,躺兩個小時,病彷彿就被治好了一半。吊一次點滴,藥費大概就是五百元起跳。最常施打的點滴大概就是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溶液,這些點滴的成本每包大約都在二十至三十元左右,利潤非常驚人。

更何況三十年前的物價和現在比較起來是天差地遠,所以只要短短幾年的經營小診所就會變成大樓房,甚至有能力包下一整排透天厝,從診所擴大成醫院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醫師被視為「金飯碗」,幾乎所有的家長、師長都會把醫學院視為第一志願,更千方百計要把小孩變成醫生。

這樣的高收入神話流傳了幾十年,也根植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但是,在三十年後的今天,醫生的收入究竟是多少呢?其實不用費心猜測,因為在全民健保實施之後,所有的醫療行為都有一個公定價格,我們只要稍微用計算機算一算就行了,八九不離十。

《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是公開的資料,任何人都能輕易從網站上下載,內容鉅細靡遺地條列出所有的檢驗、處置、手術等費用。

在目前的醫療體系裡,住院醫師的薪水是固定的,而主治醫師的薪水就完全依照醫療服務量來計算,用直白一點的語言來講就是「看業績」。

絕大多數在私人醫院服務的醫師完全沒有底薪,有績效才有薪水。換言之,主治醫師領到的薪水有可能比住院醫師還要低。這對醫院老闆而言是最棒的制度,有做才給薪水,絕對穩賺不賠。

讓我們來做個實際的計算,就能揭開這個讓人無比好奇的答案。以內科醫師為例,他的績效主要來自門診、住院和做檢查。

門診收入

依據支付標準,每一人次的一般門診診察費為二百二十八點(一點約等於零點九元)。醫院當然不會把這筆錢全部付給醫生,其中只有三成屬於看診醫生的績效,換算起來差不多是六十元左右。從問診、檢查、解釋、治療、開單、做紀錄,每一位患者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鐘,所以在正常狀況之下一位醫師每個小時大概只能處理四位病患,時薪約是二百四十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