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看看勞保,蔡政府好意思調高老農津貼嗎?!

2019-03-02 08:18

? 人氣

看看勞保基金財務危機,蔡政府好意思調高老農津貼嗎?(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看看勞保基金財務危機,蔡政府好意思調高老農津貼嗎?(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行政院預計下周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提高老農津貼議案。在開會討論前,蔡政府諸位官員們,最好先看看勞保財務狀況,想想以分享經濟成果為由提高老農津貼,是否有道理、符合公平原則,當然,還是民進黨更在意的「有助選票」是真的還是假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千萬勞工的退休生活保障,除了自己工作時的儲蓄外,政府提供的制度性保障有2個,一個是由勞基法規範的勞工退休金,主要是由企業提撥,後來因為勞工變換工作就要「歸零」重計,因此已改為可攜式的勞工個人帳戶制,可隨著變換工作持續,這部份的問題不大。另一個保障就是勞保基金所提供的保障,早期退休勞工只有「一次領」可選擇,但2009年元旦上路的新制已改為年金化,勞工退休時可選擇一次領或按月領取的年金,號稱活得越久領得越多。

現在財務亮紅燈的,就是這個勞保基金;依照勞動部的精算,2026年勞保基金就要破產。

甭多想就知道,勞保基金財務的影響層面,遠遠高於其它所有的保險;勞保現有投保人數有千萬人之多,其中800萬是一般所謂的受雇勞工,另外200萬是所謂的自營工作者;而目前已在領取勞保年金的人數也已超過百萬人,平均每個月領取約1.7萬。相較之下,其餘軍公教農等保險制度的投保人數與影響,是瞠乎其後,即使是國民年金300多萬的投保人數,亦只有勞保的3分之1。

蔡政府在推動年金改革時,軍公教勞全部在內;但在完成軍公教年改後,對勞保年金改革就再未見積極去推動改革,原因就在:第一,人數太多、影響層面太大;第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因財務問題而必須推動的年金改革,沒有例外,一定是朝向提高費率、減少給付兩方面著手,而這顯然都是不討喜、讓勞工反感的,因此蔡政府基本上就已當沒勞保年改這回事了。

從勞保年金看老農津貼,是非對錯就非常明顯。

如果老農津貼可以從原本與物價指數掛鉤改為與經濟成長率掛,從而變成得到更高的給付,那勞保年金給付為何不可如法泡製?而且勞保年金這樣作的理由更充份哩。因為在勞保條件中,為了確保領取者的實質購買力,原本就有請領後物價累積上漲5%後,依該成長率調高給付,這與原本老農津貼的規定相同。而經濟能夠成長,不論從絕對數或比例來看,勞工的貢獻當然比農民高,因此勞工年金與經濟成長率掛鉤、從而能領得更多年金,豈不更是名正言順、理直氣壯?

蔡政府該想想,真能讓勞工年金與經濟成長掛鉤,讓勞工領更多嗎?勞保基金有那個底氣作這個事嗎?如果不行,那為什麼與經濟貢獻關係更低、繳保費更低且更富社會福利意味的老農津貼,卻可以如此為之而領得更多?

奉勸綠營諸公,還是回歸正常,老農津貼依法根據物價上漲調高即可,別再橫生支節,硬是以「共享經濟果實」為由再拉高老農津貼,那60萬領老農津貼者固然受惠,但另外千萬勞工是否心服心甘?最後綠營在政治與選票上是得是失,恐怕還很有得瞧。

倒是勞保財務改革一事已到了不該再耽誤的時候了,因為所有的指標都在惡化中。依照過去的精算,勞保收支逆差時間為2018年,到2027年基金就要破產,但最新的資料則是逆差與破產時間都提前1年。雖然勞保基金每年保費收入有3555億,但支出也高達3829億,財務缺口274億元。

再以中長期趨勢來看,未來幾年台灣進入戰後嬰兒潮的退休潮,每年退休勞工將超過10萬人;台灣進入少子化20年,情況毫無改善,這代表未來每年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數變少─也就是說繳交保費人數變少、但領年金人數持續增加,勞保財務逆差必然越來越嚴重;而且,以過去的歷史經驗看,不必寄望能透過基金投資獲利彌補逆差。3年後再精算時,破產時間很可能又要再提前。

為社會、為勞工計,蔡政府其實該把心力放在勞保年金改革,越早啟動代價越低;像調高老農津貼那種只為政黨利益計的小動作,就免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