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場選舉喚醒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風潮

2019-03-02 06:10

? 人氣

作者強調,國民政府盡心盡力在台灣維護中華文化,更需中國大陸意識型態迴歸儒家「民本」思想,拋棄馬列鬥爭荼毒華夏子孫的過往做法。(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作者強調,國民政府盡心盡力在台灣維護中華文化,更需中國大陸意識型態迴歸儒家「民本」思想,拋棄馬列鬥爭荼毒華夏子孫的過往做法。(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一、從賣「高麗菜」談起

1. 沉睡的「高雄人」開竅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顏思齊、鄭芝龍開墾嘉南平原後,台灣島從中華邊陲滑進華夏歷史舞臺。葡、西、荷闖進台海,荷蘭殖民者以「新港文書」留下不少史料,荷蘭豆與「高麗菜 ( 荷蘭語,與朝鮮族無關 )」正是荷蘭人帶進來的食物。

滿清王朝時,閩粵移民開墾與掠奪全台各地原住民族領域,滿清官員毛昶熙以「化外之地」心態處理牡丹社事件,引發日本掠奪台灣野心。馬關條約割讓台澎,台灣成為「大東亞共榮圈」侵略東南亞的中繼站。「日本台灣兵」為「殖民母國」當軍伕,開赴中國大陸戰場與「血源祖國同胞」槍口相向,角色何其錯亂?

蘇聯在二戰後擴張共產黨勢力,台海成為美俄冷戰的第一島鏈;日本戰後經濟復興,台灣海峽成為國際貿易運輸的重要航路,高雄港在加工出口區的年代,曾經名列世界第三大港口吞吐量。那時的高雄曾經繁榮風光過,如今又有誰記得起「打狗」這個古老的地名呢?

2.美俄角力下的台海波濤洶湧

日本殖民台灣後,關東軍揮兵西進鴨綠江、遼河與松花江,與俄羅斯在東三省較勁。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張學良在「中原大戰」支持蔣介石,後挾持逼蔣抗日,致使勦共安內成黃花,留下中共毛周禍害中國大陸華夏子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讓多少人為之瘋狂,怎料到27年的狂人統治,竟是血腥的鬥爭屠戮!戒嚴下的台澎金馬,躲過人禍浩劫;歷史自然會評價這段台海不同的遭遇。

如果站在華夏歷史長河鳥瞰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同時期庶民景況,將會看到較為客觀的歷史原貌。一個鬥爭求生存的叢林國度,另一個是「胡蘿蔔與棍棒」的戒嚴社會;一個是共產均貧的大鍋飯體制,另一個是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與國營企業並存的「民主國度」。國民政府訓政讓五權憲法在台灣實施「縣自治的普選」,終在蔣經國逝世前解除戒嚴,民國85年更在台澎金馬直選總統。

美俄在二戰期間擴張,形成戰後冷戰對抗長達半世紀。台灣無法倖免的扮演棋子盟友的角色,聯中共對抗蘇聯策略成為季辛吉的謀略後,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較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情況,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畢竟還是擁有完整的主權,歷次修憲並未更改「一個中國」的憲法架構。歷史將會承認這是「分裂狀態下的兩個實質國家,將來統一與否存在變數不外乎「人民意念」與「國際形勢消長」。台灣更改國號的公投在民國107年的九合一大選後,隱然消失在民意洪流裡成為阿Q式的夢想。

3.老鄧的轉進比戈巴契夫早一步,卻捨棄「第五個現代化」

「中華蘇維埃」背後是蘇聯操縱,有謂是現代「兩個中國」的鼻祖;西安事變後,國民政府全面抗日,中共利用國難發展勢力累積戰後的奪權實力,已有史家著書評論。中共北京政權成立後的前十年,經濟雖曾蓬勃發展,卻不斷以鬥爭手段顛覆整個治下的社會與人性。十年浩劫後,復出的鄧小平收拾文革後殘局,推動現代化改革師法國民政府在台灣的經濟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