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場選舉喚醒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風潮

2019-03-02 06:10

? 人氣

歷史會討論蔣介石對國家與人民的功過,曾被戒嚴體制迫害的台灣民眾有權要求平反。但請放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大視角,方能認清孫文、蔣介石、國民政府對「民主共和」的追求努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身著特級上將禮服的蔣介石(圖/澎湃新聞)
身著特級上將禮服的蔣介石(資料照,澎湃新聞)

中華民國在台灣延續孫文精神,推動民權思想雖未能盡如人意,但較之共產中國尚在襁褓階段,歷史將會有客觀的評價。

4.奧會洛桑模式的兩岸互動

中共政權成立後,採取否定「中華民國」存在心態,在國際運動競技會籍上亦然。兩岸在會籍攻防上持續糾結,美國與中共建交後情形更為惡化。1981年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在瑞士洛桑簽署協議:中華奧會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相關體育賽事。「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中共政權接受國際奧會的決定;「中華民國國歌,由國旗歌取代,中華奧會會旗取代國旗」這樣的「奧運模式」雖然委屈,卻也讓兩岸同時參加奧運活動持續至今。

5.「沒有共識」的互不否認模式 ( 憲法一中 )

從民國38年至76年兩岸軍事對抗,親人骨肉被迫成敵對的陣營不得往來;在蔣經國開放探親後,民間開始交流。辜汪新加坡會談後,兩岸政府以「海基會、海協會」開創協商新局。「兩國論」提出後,引發飛彈危機;其後「維持台海現狀」成為兩岸各說各話,演變成互不否認對方存在的「一個中國」共識。

當海峽兩岸不再將對方所謂「國旗」當禁忌時,交流將會更能促進彼此了解。減少政治的操弄,同文同種的人民方能共謀經濟發展過個現代化的生活。

三、「外來政權」是選舉語言,政府否認自己的權力正當性?

三、四百年來,台灣人大部份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後代;從清明掃墓墓碑上的地名與各家族祠堂的堂號,證明台灣人九成以上是華夏子孫,並非所有台灣人都是南島民族後裔。

最有資格說歷代台灣政權是「外來政權」這句話,是比漢人移民更早居住在這塊土地上「原住民」的各少數民族,絕非政治炒作下的政黨與政客。

對台灣人來說,日本台灣總督府是戰爭侵略下的「外來政權」,佔領台灣是掠奪動機,並非善待台灣同胞!林少貓事件、台灣文化協會等事件說明武力反抗到文化抗日的無奈。因之寄望「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富強,能讓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的掠奪。

鼓吹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海內外人士,每每以台灣文化不是中華文化論述;然而「吃果子拜樹頭」正是「飲水思源」的台灣用語,台灣人清明祭祖是「唐山祖先」,並非「天照大神」的呀!當「皇民化」強迫台民參拜「神社」,台民回應的是「觀音佛祖」與「媽祖」從庄民廟宇的神,轉變成家家戶戶神桌上的守護神!

日本侵華戰爭失敗投降後,中國大陸或台灣無法倖免於戰後經濟的破敗蕭條;加之中國共產黨在兩岸擴張勢力,讓社會更加動蕩。國民政府戰後復員措施不當,無力掌控大局,國共內戰迫使通貨膨脹引發民怨。台灣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形成政治提款機的「省籍情結」,直至民國107年底被「討厭民進黨」的中間選民破解方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