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場選舉喚醒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風潮

2019-03-02 06:10

? 人氣

「中華民國萬萬『稅』」雖是戲謔的形容詞,卻也反應台灣華人不同於世界各地的「僑胞」,因為台澎金馬自由地區是由中華民國政府所治理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國家」的人民漸進式的實施民權政治與民生經濟,引領華人民主共和的風騷!尤其民國107年底的「期中選舉」,更展現民意的新趨勢,台灣華人示範民主進程的抉擇思維與覺醒的力度。

四、齊邦媛教授以行動展現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

巨流河書影。(取自博客來)
巨流河書影。(取自博客來)

《巨流河》問世後,喚醒台灣人「誰真正愛這個國家」。愛台灣不是「選舉口號」,是活生生的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無數的「升斗小民」。遼河出生的齊邦媛教授,經歷對日抗戰的西南聯大艱苦求學歲月,在台結婚、教學直至退休;

這位長者未曾吹捧「愛台灣」,卻將「台灣本土文學作品」透過翻譯,介紹讓國際友人與學術文化界知悉。

實實在在的做、盡心力的付出,為台灣無怨無悔的奉獻,這不是愛台灣最「謙卑」的詮釋嗎?

齊教授與其父親齊世英先生對中華民國和台灣的愛,正如同對「文化中國」的始終認同一樣,並不因與「蔣介石總統」權勢理念不同,而影響追求 「民主共和」的初衷。

五、神話一次次破滅後的脫胎換骨

「苦民所苦」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廿一世紀版;但國際間資源爭奪戰與國內政黨政權保衛戰,甚至政客與民代的「搶權、搶錢」成為風尚,又有幾人將「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呢?

民國107年11月24日台灣地區九合一地方選舉,中華民國政府執政黨強調「台灣價值」,在執政黨眼中台灣價值是「永遠執政」,不是台灣庶民經濟的「接地氣」。因之,務實的施政成為選民投票的首要抉擇,先賢追求「大同世界」並非遙不可及,端賴政治人物心存「民胞物與」的善念。

清末內憂外患,「愛新覺羅」大清王朝是不可取代的,孫文革命是大逆不道的;辛亥革命袁世凱逼迫隆裕太后退位時,這個「愛新覺羅」神話破滅了。清末在英法聯軍後被迫「開港通商」,不得不推動自強新政(洋務運動)、立憲(君主)運動,終因「皇族內閣」出現,導致梁啟超轉向支持革命,而有武昌新軍起義「18省響應」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袁世凱(圖/ 維基百科)
袁世凱。(資料照,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文規畫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國家發展,歷經北洋政府、「中華蘇維埃政府」掣肘,終在戰勝日本侵略後展現「實施憲政」的運作,「國民政府」卻被「中國共產黨」武力奪權取代了。

歷史證明這段內憂外患下的「愛國」是前撲後繼的實踐力行,而非欺世盜名趁機奪權謀利的「無產階級專政」騙術!

「五四愛國運動」後,列強侵略變本加厲;「新文化運動」強調「民主、科學」,全盤西化。20世紀初,「猶太神秘主義(馬克斯恩格斯共產主義)」從歐洲發展擴散至世界;再以蘇聯為「社會主義堡壘」的時代潮流,向全世界宣傳與擴張。孫文批判「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而這個時代的青年人愛國,卻被誘導陷入萬劫不復的階級鬥爭深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