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場選舉喚醒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風潮

2019-03-02 06:10

? 人氣

作者強調,國民政府盡心盡力在台灣維護中華文化,更需中國大陸意識型態迴歸儒家「民本」思想,拋棄馬列鬥爭荼毒華夏子孫的過往做法。(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作者強調,國民政府盡心盡力在台灣維護中華文化,更需中國大陸意識型態迴歸儒家「民本」思想,拋棄馬列鬥爭荼毒華夏子孫的過往做法。(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一、從賣「高麗菜」談起

1. 沉睡的「高雄人」開竅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顏思齊、鄭芝龍開墾嘉南平原後,台灣島從中華邊陲滑進華夏歷史舞臺。葡、西、荷闖進台海,荷蘭殖民者以「新港文書」留下不少史料,荷蘭豆與「高麗菜 ( 荷蘭語,與朝鮮族無關 )」正是荷蘭人帶進來的食物。

滿清王朝時,閩粵移民開墾與掠奪全台各地原住民族領域,滿清官員毛昶熙以「化外之地」心態處理牡丹社事件,引發日本掠奪台灣野心。馬關條約割讓台澎,台灣成為「大東亞共榮圈」侵略東南亞的中繼站。「日本台灣兵」為「殖民母國」當軍伕,開赴中國大陸戰場與「血源祖國同胞」槍口相向,角色何其錯亂?

蘇聯在二戰後擴張共產黨勢力,台海成為美俄冷戰的第一島鏈;日本戰後經濟復興,台灣海峽成為國際貿易運輸的重要航路,高雄港在加工出口區的年代,曾經名列世界第三大港口吞吐量。那時的高雄曾經繁榮風光過,如今又有誰記得起「打狗」這個古老的地名呢?

2.美俄角力下的台海波濤洶湧

日本殖民台灣後,關東軍揮兵西進鴨綠江、遼河與松花江,與俄羅斯在東三省較勁。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張學良在「中原大戰」支持蔣介石,後挾持逼蔣抗日,致使勦共安內成黃花,留下中共毛周禍害中國大陸華夏子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讓多少人為之瘋狂,怎料到27年的狂人統治,竟是血腥的鬥爭屠戮!戒嚴下的台澎金馬,躲過人禍浩劫;歷史自然會評價這段台海不同的遭遇。

如果站在華夏歷史長河鳥瞰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同時期庶民景況,將會看到較為客觀的歷史原貌。一個鬥爭求生存的叢林國度,另一個是「胡蘿蔔與棍棒」的戒嚴社會;一個是共產均貧的大鍋飯體制,另一個是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與國營企業並存的「民主國度」。國民政府訓政讓五權憲法在台灣實施「縣自治的普選」,終在蔣經國逝世前解除戒嚴,民國85年更在台澎金馬直選總統。

美俄在二戰期間擴張,形成戰後冷戰對抗長達半世紀。台灣無法倖免的扮演棋子盟友的角色,聯中共對抗蘇聯策略成為季辛吉的謀略後,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較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情況,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畢竟還是擁有完整的主權,歷次修憲並未更改「一個中國」的憲法架構。歷史將會承認這是「分裂狀態下的兩個實質國家,將來統一與否存在變數不外乎「人民意念」與「國際形勢消長」。台灣更改國號的公投在民國107年的九合一大選後,隱然消失在民意洪流裡成為阿Q式的夢想。

3.老鄧的轉進比戈巴契夫早一步,卻捨棄「第五個現代化」

「中華蘇維埃」背後是蘇聯操縱,有謂是現代「兩個中國」的鼻祖;西安事變後,國民政府全面抗日,中共利用國難發展勢力累積戰後的奪權實力,已有史家著書評論。中共北京政權成立後的前十年,經濟雖曾蓬勃發展,卻不斷以鬥爭手段顛覆整個治下的社會與人性。十年浩劫後,復出的鄧小平收拾文革後殘局,推動現代化改革師法國民政府在台灣的經濟政策。

鄧小平以「和平」為統戰基調,但仍不鬆口放棄武力使用。(新新聞資料)
鄧小平以「和平」為統戰基調,但仍不鬆口放棄武力使用。(資料照,新新聞資料)

四十年後,一切向錢看造就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中共政權除了政治堅持馬列專政外,其它方面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無異。應了共產教條一句話「量變成質變」,假以時日政治「蘇東波(民主體制)」不再是海市蜃樓。

二、1124民意大聲呼喚「這個國家」的名字「中華民國」

民國107年底「九合一」地方性質大選,中華民國國旗被呼喚出來,成為台澎金馬選民的共識;相較於陳、蔡兩個民進黨籍總統對這面旗幟有意無意的疏遠,中華民國國民不禁質疑「當中華民國總統卻不樂見這面旗幟」的詭異!過去不接受「黨歌」變國歌,如今一場地方性選舉反而呈現新民意:國旗歌自然代替黨歌成新國歌?

「中華台北」奧會模式行之有年,不正是軟著陸的存在價值嗎?

1.台灣人可以忘掉「金門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砲戰」嗎?

國民政府安內攘外政策因西安事變功虧一潰,八年對日抗戰耗盡國家元氣,國民政府在戰爭結束時早已兵疲國窮,美國政府政策又親共,三大戰役後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有謂「西安事變救了中國共產黨,韓戰救了中國國民黨。」若無金門古寧頭戰場國軍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毛澤東的共軍將會渡海據台;若無八二三砲戰前坑道工事的備戰,那會有台海數十年的安寧。這其中關鍵最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政府「兩手策略」,親共卻援蔣,局勢失控卸責國府貪污無能,甚且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季辛吉秘見毛周,為台美斷交鋪陳。

美國與蘇俄追求其國家利益,為何兩岸卻甘被利用而不覺醒?

2.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是連體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在美國主導下排除台海兩岸簽署「舊金山和約」,卻又要求日本必需簽署「中日和約」後,「舊金山和約」才生效。(中日和約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署後,「台灣地位未定論」說法,也被美國政府棄之如敝屣。)

無論陳儀接受日本台灣總督的投降,或中日和約是舊金山和約的前提,「青天白日滿地紅」這面國旗飄揚在台澎金馬的土地上,是無法抹滅的。

3.從「台灣地區戒嚴令」到「台灣人當家做主」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代曾經綻放民主思潮,民間經濟蓬勃發展;南京國民政府訓政時期,各項建設與政府組織朝向憲政方向發展。然而蘇聯一手扶植的中國共產黨迷信「無產階級專政與鬥爭」,吸引無數知識菁英投靠或鼓吹馬列思想。這個時代風潮引領國家走向馬列鬥爭殘民以逞,置黎民百姓身家財產於不顧,領導者枉顧對日抗戰後,中華大地處處、人人均需「休養生息」的渴求,令人扼腕!

對一個戰後有心復興國家元氣的國民政府而言,沉痛的宣布「動員戡亂」,對曾為國家「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面抗戰的中華兒女而言,這不是一場難堪的浩劫嗎?

歷史會討論蔣介石對國家與人民的功過,曾被戒嚴體制迫害的台灣民眾有權要求平反。但請放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大視角,方能認清孫文、蔣介石、國民政府對「民主共和」的追求努力。

身著特級上將禮服的蔣介石(圖/澎湃新聞)
身著特級上將禮服的蔣介石(資料照,澎湃新聞)

中華民國在台灣延續孫文精神,推動民權思想雖未能盡如人意,但較之共產中國尚在襁褓階段,歷史將會有客觀的評價。

4.奧會洛桑模式的兩岸互動

中共政權成立後,採取否定「中華民國」存在心態,在國際運動競技會籍上亦然。兩岸在會籍攻防上持續糾結,美國與中共建交後情形更為惡化。1981年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在瑞士洛桑簽署協議:中華奧會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相關體育賽事。「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中共政權接受國際奧會的決定;「中華民國國歌,由國旗歌取代,中華奧會會旗取代國旗」這樣的「奧運模式」雖然委屈,卻也讓兩岸同時參加奧運活動持續至今。

5.「沒有共識」的互不否認模式 ( 憲法一中 )

從民國38年至76年兩岸軍事對抗,親人骨肉被迫成敵對的陣營不得往來;在蔣經國開放探親後,民間開始交流。辜汪新加坡會談後,兩岸政府以「海基會、海協會」開創協商新局。「兩國論」提出後,引發飛彈危機;其後「維持台海現狀」成為兩岸各說各話,演變成互不否認對方存在的「一個中國」共識。

當海峽兩岸不再將對方所謂「國旗」當禁忌時,交流將會更能促進彼此了解。減少政治的操弄,同文同種的人民方能共謀經濟發展過個現代化的生活。

三、「外來政權」是選舉語言,政府否認自己的權力正當性?

三、四百年來,台灣人大部份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後代;從清明掃墓墓碑上的地名與各家族祠堂的堂號,證明台灣人九成以上是華夏子孫,並非所有台灣人都是南島民族後裔。

最有資格說歷代台灣政權是「外來政權」這句話,是比漢人移民更早居住在這塊土地上「原住民」的各少數民族,絕非政治炒作下的政黨與政客。

對台灣人來說,日本台灣總督府是戰爭侵略下的「外來政權」,佔領台灣是掠奪動機,並非善待台灣同胞!林少貓事件、台灣文化協會等事件說明武力反抗到文化抗日的無奈。因之寄望「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富強,能讓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的掠奪。

鼓吹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海內外人士,每每以台灣文化不是中華文化論述;然而「吃果子拜樹頭」正是「飲水思源」的台灣用語,台灣人清明祭祖是「唐山祖先」,並非「天照大神」的呀!當「皇民化」強迫台民參拜「神社」,台民回應的是「觀音佛祖」與「媽祖」從庄民廟宇的神,轉變成家家戶戶神桌上的守護神!

日本侵華戰爭失敗投降後,中國大陸或台灣無法倖免於戰後經濟的破敗蕭條;加之中國共產黨在兩岸擴張勢力,讓社會更加動蕩。國民政府戰後復員措施不當,無力掌控大局,國共內戰迫使通貨膨脹引發民怨。台灣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形成政治提款機的「省籍情結」,直至民國107年底被「討厭民進黨」的中間選民破解方休。

「中華民國萬萬『稅』」雖是戲謔的形容詞,卻也反應台灣華人不同於世界各地的「僑胞」,因為台澎金馬自由地區是由中華民國政府所治理的。

「這個國家」的人民漸進式的實施民權政治與民生經濟,引領華人民主共和的風騷!尤其民國107年底的「期中選舉」,更展現民意的新趨勢,台灣華人示範民主進程的抉擇思維與覺醒的力度。

四、齊邦媛教授以行動展現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

巨流河書影。(取自博客來)
巨流河書影。(取自博客來)

《巨流河》問世後,喚醒台灣人「誰真正愛這個國家」。愛台灣不是「選舉口號」,是活生生的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無數的「升斗小民」。遼河出生的齊邦媛教授,經歷對日抗戰的西南聯大艱苦求學歲月,在台結婚、教學直至退休;

這位長者未曾吹捧「愛台灣」,卻將「台灣本土文學作品」透過翻譯,介紹讓國際友人與學術文化界知悉。

實實在在的做、盡心力的付出,為台灣無怨無悔的奉獻,這不是愛台灣最「謙卑」的詮釋嗎?

齊教授與其父親齊世英先生對中華民國和台灣的愛,正如同對「文化中國」的始終認同一樣,並不因與「蔣介石總統」權勢理念不同,而影響追求 「民主共和」的初衷。

五、神話一次次破滅後的脫胎換骨

「苦民所苦」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廿一世紀版;但國際間資源爭奪戰與國內政黨政權保衛戰,甚至政客與民代的「搶權、搶錢」成為風尚,又有幾人將「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呢?

民國107年11月24日台灣地區九合一地方選舉,中華民國政府執政黨強調「台灣價值」,在執政黨眼中台灣價值是「永遠執政」,不是台灣庶民經濟的「接地氣」。因之,務實的施政成為選民投票的首要抉擇,先賢追求「大同世界」並非遙不可及,端賴政治人物心存「民胞物與」的善念。

清末內憂外患,「愛新覺羅」大清王朝是不可取代的,孫文革命是大逆不道的;辛亥革命袁世凱逼迫隆裕太后退位時,這個「愛新覺羅」神話破滅了。清末在英法聯軍後被迫「開港通商」,不得不推動自強新政(洋務運動)、立憲(君主)運動,終因「皇族內閣」出現,導致梁啟超轉向支持革命,而有武昌新軍起義「18省響應」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袁世凱(圖/ 維基百科)
袁世凱。(資料照,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文規畫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國家發展,歷經北洋政府、「中華蘇維埃政府」掣肘,終在戰勝日本侵略後展現「實施憲政」的運作,「國民政府」卻被「中國共產黨」武力奪權取代了。

歷史證明這段內憂外患下的「愛國」是前撲後繼的實踐力行,而非欺世盜名趁機奪權謀利的「無產階級專政」騙術!

「五四愛國運動」後,列強侵略變本加厲;「新文化運動」強調「民主、科學」,全盤西化。20世紀初,「猶太神秘主義(馬克斯恩格斯共產主義)」從歐洲發展擴散至世界;再以蘇聯為「社會主義堡壘」的時代潮流,向全世界宣傳與擴張。孫文批判「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而這個時代的青年人愛國,卻被誘導陷入萬劫不復的階級鬥爭深淵。

《風傳媒》在豬年開春(2019.2.22A.D.)轉載何清漣女士的文章《百年風雨天地人------送別李銳先生》。這篇文章說明時代風潮誤導青年人的經歷與思維。

「李銳出生於1917年,在少年時期就痛恨他所認為的國民黨專制,後受左翼書刊影響,進入大學後參加學生運動,並在1937年正式入黨。當時的情勢,幾乎所有青年都認為國民黨腐敗、墮落,只有中共代表了中國的未來。對中共的本質,是後來才逐漸認識到的。」

「投奔延安,是不是李銳那代中國青年人的錯?」

「我們現在常講的那句名言就來自西方:如果一個人30歲之前不是左派,是沒有良心;如果30歲之後還是左派,那就是沒有頭腦。」

(這段話用在近年來的「愛台灣」政治操作語言,是否似曾相識?)

若非國民政府「安內攘外」功虧一潰,「文革」或可免此浩劫! 

民國89年中華民國總統第二次直選 ,「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無可取代的神話」因國民黨「凍省」,「台灣省長」成為專有名詞後破滅了。

台灣地區戒嚴體制是該讓歷史討論了。

民國105年後的「轉型正義」是否更該將「中正紀念堂」正門對面的「國家圖書館」遷進,並融入「自由廣場園區」,成為園區的主體建築呢?

「愛台灣(或賣台)」的話語權,牢牢掌控在中華民國執政黨手裡;政治操作憑藉著行政、立法完全執政的優勢,無視憲法及各項法律的制衡機制,任意剝奪受雇於政府的從業人員的權益、政黨與社會團體受法律保障的財產權,透過強勢修法推卸政府該負的各項法律責任。更因政治意識型態反對與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交流往來,卻無力促進經濟發展(東南亞國家並不理會新南向政策),終致1124大選塑造「全民最大黨」!

歷史已記載民國107年底「台灣地區9合1選舉」,民主進步黨「台獨黨綱」、「濁水溪以南深綠鐵板」被「中間選民」徹底唾棄。民進黨獨佔「愛台灣」神話被「無能力發展經濟」所取代了。

六、1071124後的台灣華人穩健邁向「民本」大道

1.兩岸放下政治對抗,發展經濟造福民生才是人民需要的

百年來,「共產第三國際」企圖顛覆中華大地,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華,獲利的是「中共政權」,受害的是「華夏兒女」。『無』神論的「馬列共產思想(政治意識型態)」至今仍盤據中華大地;平白虛擲27年( 1949 ~ 1976A.D. )光陰只為毛氏一人,後世評論這段不堪回首的「鬥爭人禍」,恐非「暴政」兩字所能囊括。

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後,八年的台海兩岸和平,與近三年的劍拔弩張波濤再起形成對比,說明經濟發展其前提是「良性的台海互動」。國共對立近百年,合作是「共弱國強」形勢;抗日勝利後,形勢有利於中共,武力奪取國家領導權後,徒留鬥爭人民歷史禍害與海峽兩岸分裂。「毛匪、蔣匪」成為兩岸互相醜化攻擊對方的用語,政治軍事長期對立,造成許多家庭的分離。更因「無產階級專政的鬥爭」摧毀基本的人性,凸顯台灣保留中華文化的底蘊;誰有權說是「華夏文化」的代表,已不證自明。

海峽兩岸政府若將「禮運大同篇」理想放在施政的目標上,以蒼生為念放棄武力對抗念頭,互利共生協力發展經濟造福兩岸人民,必能讓孫文救國理想付諸實現。不此之圖,強統或強獨都將「禍起蕭牆」,獲利者會是「美、日」霸權。

2.善待華夏子孫勿成對抗下的難民

人民是國家的寶貴資產,兄弟鬩牆徒讓「列強」訕笑蔑視;撇開政權思維,兩岸多少家人親戚是同胞呀!文化、血源、宗教信仰是「剪不斷」的臍帶,政治上又何必將對方設下比「外族人」更苛的條件,那不是「刁難」嗎?兩岸政府難道是將「第三共產國際」始作俑者「俄羅斯」當永遠的「祖國」、將台灣光復未及遣返日本的「殖民者」當「至親骨肉」嗎?

華夏民族融合歷代「進出」中原的各異族,清康熙更否決重修長城,因為「入中原則中原之」;在孫文辛亥革命後「五族共和」承繼了大清的版圖,「西出陽關『有』國人」了。

「馬列共產鬥爭思想」是蘇聯共產黨強銷給中共,今日北京政權若真心「復興中華文化」,定需唾棄外來的「馬列教條文化」,方能再現「華夏盛世」。回歸孔孟儒家「親親仁民」之道,善待兩岸同胞,不再挑起鬥爭與軍事對抗。和平崛起,自能擺脫美日兩國的羈絆阻撓。

3.以民為本 ┼ 立足點平等的施政  → 長治久安

孫文學說提及「平等」時強調「立足點」的「真」,不分族群、政治立場、職業、貧富貴賤。「四海之內皆兄弟」,更何況同文同種,豈能自我設限「非我流派其心必異」?國共百年的內鬥及台灣藍綠操作,誤了多少民生損耗多少國力?台灣「107年九合一選舉結果」,選民唾棄政黨與政府的「畫分你我」;民國109年總統與立委選舉,選民將睜大眼睛看清那個政黨只為私利,歷史長河即將為華夏子孫揭曉!

中山大學裡的孫中山蔣介石銅像。(中山大學官網)
中山大學裡的孫中山蔣介石銅像。(資料照,中山大學官網)

兩岸政府若真希望獲得民心,請不要再畫分族群、職業、政治意識型態,否則將遭到民意反撲;唯有無私、公平、透明的施政,方能贏取民心。分化、鬥爭、貪婪、欺騙將是「民主政治」或「兩岸良性互動」的毒瘤,不可不慎!

政治人物行事本該以「性本善」的初心為蒼生百姓著想,若以「法家」思維玩弄「法、術、勢」的權術,「玩火必自焚」。嬴政與楊廣均是能幹之人,然「暴起暴落」的王朝豈是「王道」?後代欣賞「漢武」開疆拓土的雄邁?或讚美其父祖讓「蒼生休養生息」的「無為而治」?

當台灣地區的「各類志工」成為台灣無形的資產,「台灣最美的風景」就在這無所不在的「愛心」時,「這個國家國民」的境界早已拋棄台海兩岸政治人物奪權心底下的齷齪。

4.還政于民 → 定期改選,是文明更替政權的良方

台式民主制度源起「五權憲法」精神,雖非完美卻也讓人民實踐「當家作主」,較之馬列共產鬥爭或強人指定產生領袖更符合人性。中華民國縣市級選舉讓台灣選民展現民意的最新動態,執政者若無法正確解讀民意,一年後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將會如「排山倒海」的波濤洶湧。

已有選民提出「立委」選舉改採每二年改選半數的辦法,將讓所有政黨與政治人物有所警惕。

民意可能被忽視,但不可被掠奪!無論階級鬥爭的專制政權、或民粹式選舉的民主在民不潦生後,無數的陳勝、吳廣將因星星之火點燃燎原之勢吞沒獨裁濫權。無視經世濟民的庶民生活需求,圖謀私利與掠奪眾人權、財,終將灰頭土臉遭到唾棄。

「足食、足兵、民信………」這是中華文明道統《論語》中的精髓;北京政權若要推動「再造中華文明盛世」,就請力行孔子所說這段對話,讓台灣的中華兒女感受「中共」百年來所做所為的真心反醒吧!

國民政府盡心盡力在台灣維護中華文化,更需中國大陸意識型態迴歸儒家「民本」思想,拋棄馬列鬥爭荼毒華夏子孫的過往做法。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還政于民這是華夏子孫的基本人權。

走過「革命」的時代,中華兒女該讓梁任公的「立憲精神」徹底的實踐吧!

*作者為熱愛文史的台北市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