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4年檢驗不如4週宣傳?林佳龍選情「梭哈」在台中花博之上

2018-11-02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選舉是「選賢與能」,對於執政者的施政必須透過選舉期間的檢視,方可確認是否值得再被選民賦予執政的權柄。(資料照,新新聞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選舉是「選賢與能」,對於執政者的施政必須透過選舉期間的檢視,方可確認是否值得再被選民賦予執政的權柄。(資料照,新新聞柯承惠攝).

距離敝人上回投書執筆(10月19日)至今(30日),某主流媒體於23日發表了選前一個月的台中市長民調,盧秀燕支持度增加至44%,領先林佳龍的36%,比較同媒體的9月追蹤民調,該領先幅度呈現擴大趨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盧秀燕自10月中起在主流民調中呈現穩健領先,顯然讓民進黨中央著急,繼盧秀燕陣營14日「六都合體、萬人挺燕」的晚會後,在27日為林佳龍舉辦大型萬人造勢。雖然林佳龍陣營透過地方媒體與親綠媒體強力宣傳(甚至直播)該宣稱人數「達3萬餘人」的晚會,網路上與Line群組卻瘋傳被動員參與者目中無光、缺乏熱情、早早離場的短片,也讓人唏噓過去讓支持者感動的那個民進黨不復存在。儘管如此,這活動造勢也標誌著過去林佳龍陣營一貫選情「維冷」的策略轉變。

十月將過,第二大都的台中市長選情終於加溫的態勢。一方面是因為接近選舉日,各方「巷戰」、「肉搏戰」、「萬人造勢」勢必炒熱氣氛,二方面是盧秀燕在主流媒體民調打破五五波格局而突圍,顯然維持「選情冷」的策略失效,對手不得不強化在媒體上交鋒「帶風向」。伴隨選情溫度逐漸攀升,台中花博相關廣宣也在網路上漫天卷地襲來為林佳龍「置入性加持」,似乎印驗敝人10月9日投書中所提及:有花博與捷運綠線試運轉,林佳龍選舉幕僚「老神在在」。種種趨勢看來,林佳龍陣營不再維持選情冷淡,而企圖透過增量的海量行政宣傳來扭轉劣勢。

誠然,自九月起,整塊「蕃薯」持續在增強的「『韓』流」中,其他縣市選情被「冷凍」似乎理所當然,不過,敝人早在9月18日投書中指出,身為六都第二大都、中臺灣執牛耳、兩黨又不約而同喊決戰中臺灣,台中市卻有著長期冷淡的市長選情,著實令人匪夷所思。敝人在該篇投書留下伏筆,並於10月9日投書中提出自身觀察,認為台中選情「冷淡」是表象,實則是林佳龍維持既有行政宣傳,盧秀燕陣營在傳統媒體中遇到「好事傳不出、壞事傳千里」的逆風。整體而言,台中市長過去數月選情冷,事實上明顯是「人工冷」。

然而,「選情冷淡」的氛圍似乎不再有利執政的林佳龍。一般認為,選情冷淡對執政者有利。敝人認為,維持選情冷淡至少帶給執政者一個積極效果:讓執政者維持現任者優勢,並減少選情升溫後讓挑戰者得以製造交鋒機會,不僅恐失去「主場優勢」的主動之勢,也可能陷入交鋒中可能犯錯的風險泥淖。不過,林佳龍的選情條件似乎不具備該積極效果的(至少)一個關鍵前提:民調一定程度領先。

另外,選情冷淡至少有一個消極效果,即是讓執政者的執政相對不用受到選舉過程中應有的檢驗,而林佳龍顯然「獲益匪淺」。以敝人幾個月觀察至今,林佳龍至少還有三大爭議尚未獲得全民應有的檢視。首先,7月20日那場梨山上疑似賄選的晚宴爭議竟已無聲無息。因為林佳龍確實有競選團隊過去賄選犯行被判刑確定的事件,在人、事、時、地明確下,相關質疑堪屬合理,至今台中市民卻仍無法得知該事件的原貌、與會人士背景以及餐會經費來源等,實為理性選民判斷之缺憾(可參見敝人9月6日之投書)。其次,在「Line群組要求區長行政不中立」事件中,雖然林佳龍團隊辯稱區長是「小市長」,負有「政策辯護與溝通」之責,不過該訊息明確直指要求區長拉票,且要「票票入匭」,這種刻意混淆「政策辯護」與「選舉拜票」的說詞,實難服眾。最後,關於與被爆料為「一人公司」的德商霍夫曼簽訂MOU一事,敝人已於10月27日投書指陳「林佳龍市府仍欠一個交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