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授的面說「我Google過你,但什麼都沒找到!」名校面試官揭台留學生的離譜面試行徑

2018-12-06 11:37

? 人氣

面試前已經有許多需要留意的「眉角」,開始面試更是真槍實彈,考驗學生各方面的準備是否周全。剛見面時學生都會十分緊張,所以對於本地、不是就讀外語學校的學生我一開始會以中文寒暄,等到正式面試時才用英語對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多練習英語會話

曾經有一位學生問我:「面試能不能都說中文呢?」這自然是不行的,許多台灣的大學申請都有英語面試的關卡,更遑論要去純英語環境的美國,不講英語如何生活、學習與社交?我反問這位學生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他表示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沒有信心,最後我們還是以英語溝通,我覺得他的英語程度不錯,只是太沒有自信才這麼慌亂。

可能是媒體與補習班廣告的洗腦,許多台灣學生明明英語程度不錯,卻欠缺好的練習對象與環境,長久沒信心而「不敢講」,所以在英語面試時,經常會突然插入一兩句中文,降低面試官對他們語言能力的評價。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暫停面試,問學生為何講中文?普遍的答案是:「想不出相對應的英文單字,情急之下中文就脫口而出了。」要克服類似窘境,唯有面試前多練習!

準備好談兩小時的話題

通常面試會進行一小時,保險起見,我建議學生事前準備好能夠聊兩小時的話題。有些學生不知是在長輩面前比較害羞木訥,還是太害怕用英語表達,不管我問什麼問題,只有「Yes」和「No」兩種答案,接著就是冗長的沉默,讓場面又乾又冷,要不是為了堅守MIT面試官的職業準則,每次遇到這樣的受試者,我都恨不得15分鐘內就結束面試。

可以談的話題很多,光是「為什麼想要申請MIT」、「為什麼想出國留學」就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而放眼世界各地、成績超優秀的競爭者,得到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獎牌幾乎是必備條件,與其向面試官談自己怎麼準備學科考試,我更建議學生「強調自己很特別」。

尷尬的話題少說為妙

能放得開聊天很好,但是某些令人尷尬的話題還是少說為妙。一位學生當著我的面說:「我Google了你的名字,但什麼都沒找到。」有事前做功課、嘗試了解面試官的背景值得嘉許,但是口試時沒有必要提及!很多MIT校友在各領域默默耕耘,而且十分注重隱私,社群帳戶沒有公開,也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除非是面試官得到某些重要獎項、被授勳表揚,你想稍稍表達恭喜與敬佩,不然最好不要把討論焦點放到面試官身上。

日文的「空気読めない」直譯是「閱讀空氣」,意思指一個人有沒有搞清楚場合,說出得體的話、做出合宜的反應。又例如面試不是聚餐,我通常在上午10點到11點,或是下午2點到5點的時間進行面試,這些時段很明顯避開用餐時間。我通常會請學生喝一杯飲料,有時候來面試的學生比我早到便自行先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