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與經濟衰退憂慮,占據多數財經媒體新聞版面時,銀行業卻悄悄掀起一潑趨勢:美國與英國多家大型銀行,開始進行實體分行與辦公室裁撤任務,目前包含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都傳出縮減分行的計畫;而在歐洲與英國方面,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先前的裁員計畫,就是伴隨關閉分行而產生。英國則有桑坦德銀行(Santander)宣告,關閉該國境內近100處分行,讓多達750名員工面臨失業危機。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最新數據,從2月7日至3月14日短短五星期內,該國已有多家銀行通報,計劃關閉多達145處分行。其中以位在紐約的旗星銀行(Flagstar Bank)與分佈在美東各州的道明銀行(TD Bank)數量最多,分別宣布關閉44處與38處分行,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則計劃關閉9間分行。
Major banks closed 145 locations in five weeks https://t.co/DZctUFejtn via @MailOnline
— Jack Straw (@JackStr42679640) March 22, 2025
金融業內人士提出警告,認為在當前數位化轉型浪潮下,銀行關閉實體分行的速度只會愈來愈快,甚至可能就發生在今年(2025),預計關閉數量將超過去年1043間,增幅可能超過4%,這份警告同時也是要銀行基層員工「做好準備」。事實上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襲捲全世界以來,愈來愈多產業高度依賴線上數位服務,銀行與金融產業也不例外。
為何銀行要關閉實體分行?
除了經營成本考量,像是租金、建築維護等支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客戶行為改變」。如今大多消費者更傾向透過手機或電腦,辦理各種銀行業務,而不是親自前往分行面對面處理。透過銀行的App,客戶幾乎可以完成所有交易,例如轉帳、繳費、投資,甚至餘額查詢等,這些操作只需短短幾秒即可完成,無需花費時間排隊等待,或是填寫各種繁瑣的表單文件。

根據Self Financial在2024年發布的研究報告,打從2018年開始,美國本土每年平均會關閉約1650家銀行實體分行。假如此趨勢持續延續,實體銀行業務有可能在2041年前「完全消失」。但是,從現實面來看,美國仍有2億人口,持續依賴領取現金生活,銀行如何在數位化與實體服務之間取得平衡,將是他們一大挑戰。
那宣告關閉分行的企業,他們又是怎麼對外解釋?德意志銀行表示,關閉分行完成是基於客戶需求變化所做,愈來愈多客戶選擇遠端諮詢服務,因為這種方式、能提供更彈性的諮詢時段,也符合現代忙碌生活節奏。為了給予客戶更多變例語選擇,銀行正積極強化電話與視訊諮詢服務,未來還有部分實體分行,將轉型為私人銀行中心,專注在高資產VIP客戶的財務規劃與投資建議,減少繁瑣的一般銀行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