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民進黨側翼特別惹人厭?

2022-12-15 06:20

? 人氣

民進黨及蔡政府無論在選舉或施政都受益於強勁的側翼,一直到這次九合一選舉,大家才注意到側翼對民主的負面作用。(資料照片,蔡親傑攝)

民進黨及蔡政府無論在選舉或施政都受益於強勁的側翼,一直到這次九合一選舉,大家才注意到側翼對民主的負面作用。(資料照片,蔡親傑攝)

這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側翼」成為眾矢之的,側翼這兩個字進入公眾的視角雖然是這幾年的事,但是側翼並非新事務,側翼的前身其實就是各黨派的熱情、積極支持者,這些鐵桿支持者自古皆有,但拜社群網路之賜,「側翼」不但可以浮上檯面,最後還喧賓奪主,主人(政黨)反而隱身成為陰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側翼前身就是政黨熱情支持者 因網路而成有力的少數

換句話說,側翼就是熱情支持者的變形,要看清任何事,通常要先看常態,才能了解變形的作用;熱情支持者是分析政黨支持的重要指標,所謂熱情支持者不一定是黨員,但他們平常幫政黨宣傳、拉票甚至捐錢,對政黨的存續至關重要,但政黨要贏得大選卻不只靠這些鐵票,因此過去民主國家的選舉操作都是:候選人靠黨性比較強的主張先取得黨內支持,但一旦取得政黨提名就逐步往中間靠,這樣才能取得過半選票勝選;過去,政黨有再強的熱情支持者,只要候選人或政黨轉向的過程不成功,就可能大敗,例如2008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在黨內初選時發生十一寇事件,部分派系動用極獨意識形態清算黨內同志,最後民進黨選舉大敗,就是民進黨走向極端最後自傷的案例。而這絕對不是民進黨因放棄中間而敗選的最後一次案例。

事實上,這一套往中間靠的策略隨著政黨對立兩極化而愈來愈無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2016的總統大選,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藉由網路及社群網站產生的大數據,可以瞄準特定的選民,例如對關鍵州的希拉蕊支持者發送她涉貪的負面訊息等,只要希拉蕊的支持者不出門投票,川普就可以險勝拿下關鍵州,當政客可以如此精準操作大數據,就不太需要爭取中間選民了;不過,更關鍵的因素是網路和社群放大了極端者的聲量,就美國而言,一些反移民、支持三K黨、性別歧視的言論以前可能上不了主流媒體,只能在邊緣自生自滅,但在社群網路時代,他們不但聲量及影響大增,也同時找到自己同溫層;檢視人類歷史,我們可能會發現,改變歷史的往往是少數意志堅定的人,而挺川普的這些排除異己的少數也確實一度讓美國進步的步伐後退,一位研究歐美民粹風潮的記者在《政客、權謀、小丑一書中引述說,「川普靠兩樣東西獲勝:排斥異己的少數人,以及懂得包容的大多數人。川普透過挑釁的言論想喚醒偏見歧視,而寬容的大多數人雖不贊同,卻默默容許一切發生。」這一句話道盡川普如此極端的候選人,為何能在老牌民主國家的美國呼風喚雨,社群網路可說是居功厥偉。

持平而言,民進黨的熱情支持者不像美國的川普粉那麼排除或歧視異己,但如果最能精確界定民進黨的就是「反中」二字的話,民進黨的熱情支持者就鐵定能發展到「仇中」,依網路上愈極端愈能散播的鐵律而言,當民進黨的熱情支持者轉化成網路上的側翼,「仇中」言論就可以無限上綱,有時到民進黨政府也難以控制的地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時任陸委會主委的陳明通宣布讓小明(父母有一位是陸配的赴陸兒童)從武漢返台,卻立即在網路上引發強烈反彈,陸委會棄械投降,此一人道措施推出不到8小時就轉向,是民進黨擋不住側翼而大翻車的著名案例。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