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姥姥不是我外婆》中國出版社改教材 「媽媽的媽媽」怎麼叫?引發南北之爭

2018-06-25 14:00

? 人氣

叫「外婆」還是「姥姥」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上「南北之爭」的最新話題。(BBC中文網)

叫「外婆」還是「姥姥」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上「南北之爭」的最新話題。(BBC中文網)

媽媽的媽媽應該怎麼稱呼?近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將一篇教材中的課文「外婆」全部改成「姥姥」引發爭議,叫「外婆」還是「姥姥」成為社交媒體上「南北之爭」的最新話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專家對BBC中文表示,「外婆」和「姥姥」都屬於普通話,不是方言,出版社應當尊重原文作者,沒必要修改教材。

語文教材更改

周四(6月21日),有網友爆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中,「外婆」一詞全部改成了「姥姥」。《打碗碗花》是陝西作家李天芳的一篇散文。

隨後,又有網友曬出據稱是去年上海市教委對此問題的回復。上海市教委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匯,口語中使用較多,而「外婆」屬於方言。

這則回復引發軒然大波,許多網友不滿上海市教委將「外婆」稱作方言。在上海,「外婆」的使用率本身就比「姥姥」更高。有網友說:「我反而一直以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話,姥姥才是方言。」「北方叫姥姥,南方叫外婆,怎麼南方叫法就是方言了?」

上海本地的網友也注意到保護本地方言:「上海沒有姥姥,只有外婆!」

一些搞笑段子也隨之產生,網友們調侃以外婆為主題的歌曲,「以後只能唱《姥姥的澎湖灣》了」,「歡迎收聽周杰倫新歌——姥姥,姥姥她的期待,慢慢變成無奈,大人們始終不明白」。

上海教育出版社周四晚間回應,此次修改是為了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

出版社說,「外」、「婆」、「姥」三個字都是小學二年級識字教學的基本任務。被修改的課文是第24課,將「外婆」改成「姥姥」是因為前面的課文中已經有了「外」和「婆」字。

出版社表示,網友曬出的上海市教委回復是針對其社出版的《寒假生活》的一道英文翻譯題,與語文教材此次修改無關。

南北之爭

中國北方和南方存在的飲食、語言等文化差異一直是網上的爭論熱點,比如元宵節應該吃「元宵」還是「湯圓」,豆腐腦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即使出版社否認因認定「外婆」是方言而修改課文,但說「外婆」還是說「姥姥」現在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上「南北之爭」的最熱門話題。

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討論起了對外祖母的稱謂,「我作為北方人一直都是喊『姥姥』的」,「『姥姥』這個詞對我這個重慶人來說是很陌生的,它跟我生長的那片土地沒有關聯,它只是字典裏的詞語,是北方人用的詞語。連我家小朋友都叫我媽『外婆』,即便他生長在北京」。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項夢冰對BBC中文表示,雖然「外婆」和「姥姥」確有不同的通行範圍,「姥姥」主要通行於北京、河北及其周邊的一些方言,「外婆」主要通行於南方的許多方言,不過這兩個詞早已進入國語(現在叫普通話)。「以我這個客家背景的人的通語語感來說,我倒是覺得『外婆』是很通用的詞,相反『姥姥』倒有很明顯的北京方言色彩,」他說。

祖母抱著孫子

專家認為,「外婆」和「姥姥」確有不同的通行範圍,「姥姥」主要通行於北京、河北及其周邊的一些方言。

在項夢冰看來,將「外婆」定性為方言背離了許多人的語感,把一個在許多人的通語語感裏都認可的一個詞定性為方言,自然會引起反彈。

還有觀點認為,文學作品中的每個字都蘊含了作者的思量,包含了特定的背景。該事件中,出版社任意修改原文,會破壞原文的語言風格。「這不是應該作者寫什麼就是什麼嗎?人家叫外婆,你非讓人家叫姥姥?」網友稱。

項夢冰也表示同意:「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改,應當尊重原文作者。用『外婆』用『姥姥』都是普通話,只是色彩不同。前者有南方色彩,後者有北京話色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