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大蒜問題誰在裝蒜?

2018-04-05 07:00

? 人氣

近期國內大蒜價格下跌,原因究竟為何呢?(資料照,圖/Pixbay)

近期國內大蒜價格下跌,原因究竟為何呢?(資料照,圖/Pixbay)

台灣已進入選舉潮,許多民生問題因涉入藍綠、政治而讓問題複雜化,繼國內香蕉、菜價崩跌後,大蒜再度成為藍綠政黨相罵標的,國內生產蒜頭即將在下週正式進入產季,今年大蒜收穫面積約4700公頃(政府訂出的合裡種植面積為4300公頃),由於氣候佳政府預估今年產量為4萬6000公噸,較去年蒜頭產量(3萬6000公噸)增加,加以進口大蒜攪局(甚至還有走私貨),而國內每年消費量約5萬3000公噸,恐出現供過於求致大蒜價格崩跌,目前產地價從每台斤20元,下跌剩15至13元,蒜農不知道該不該採收,心急如焚,深怕盤商不收蒜,致整年白做工,部分蒜農乃向立委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此在野黨立委出面召開記者會砲轟,蔡政府未控制好產銷,大量進口蒜導致蒜價崩跌,農委會也隨即召開記者會,反駁進口蒜頭早已消費完畢,影響「微乎其微」,甚至透過媒體指責是謠言。國內大蒜價格下跌是事實,原因究竟為何?包括還庫存多少進口大蒜,政府握有公權力,有責任提出精準數據並公諸大眾,讓農民了解,也可避免給中盤商操作的空間,而不是老是與在野黨打嘴砲!

國內大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政府(占全國種植面積超過9成以上),也立即出面護盤提出五大措施,包括:辦理國內大蒜外銷措施,目標外銷2000公噸(應不能違反WTO補貼規定);由廠商以每台斤不得低於15元直接向農民收購濕蒜;補助蒜農每公斤2元整理費用;加碼辦理補助蒜農購置費用3成購置烘乾機;補助農民烘乾大蒜費用每公斤2元;辦理大蒜行銷宣傳活動等,希望能穩住大蒜價格,對此外界也有不同看法,認為這些動作無異告訴農民生產確實過剩且農委會官員呼籲業者直接以「濕蒜每台斤產地價格15元、乾蒜每公斤產地價格55元」收購,政府扮演價格引導角色是否合宜,能否發揮預期效果,還有待觀察。

國民黨立委為蒜價請命。(國民黨立院黨團提供)
國民黨立委為蒜價請命。(國民黨立院黨團提供)

其實大蒜屬於敏感性及易產銷失衡作物作物,政府相關部門理應事先備妥預警監控機制,從蒜農苗種採購,種植數量的申報、日常管理、有無病蟲害、天然災害及天候變化、可能產量到進口數量,都應該在政府掌握之中(蔡政府雖實施「大蒜產銷輔導措施」,規定如發生產銷失調,官方啟動產銷調節措施時,限以辦理登記者為輔導對象,問題是政府並未落實且未強制蒜農確實申報種植面積與數量),既然已經知道今年產量可能會增加,而國內消費量固定,為何事先沒有做好進口數量管控以及目標外銷市場的開拓,才是政府該受責難之處(農委會陳副主委在當教授時,面對大蒜產銷失衡,不是強調政府應事前密切掌握生產耕種面積,若豐產就提前啟動收購加工機制,減少農民損失,當官後有做嗎?)

尤其蒜價長期被盤商壟斷的陳年老問題(農會未發揮功能,難道也要改為官派),由於盤商掌握通路、烘乾、冷凍設備和倉儲設施,除少數蒜農可以透過自產自銷與網路直銷外,多數蒜農只能把辛苦種植的大蒜交給盤商(很少進到拍賣市場),價格自然會受制於人。過去即建議政府應建構倉儲、通路系統,或是協助農民團體、產銷班添購設備,建立自主產銷供應鏈,並給與必要的設備補助,避免受制於大盤商。

唯民進黨執政後並沒有積極作為,農運團體對此也不忍苛責,不僅北農未發揮較過去更好的穩定農產品供需的功效,蔡政府花大筆人民納稅錢成立的台農發公司,在國內幾次農產品產銷失衡之際,都未發揮政府當初成立該公司所設定的帶動農產外銷,提升農民收益的預期目標,該公司有將無兵,對農業現況及行銷業務生疏的問題不解決,恐怕會淪為另類的肥貓機構?

大蒜是起身炮,可預期未來農漁業還是會成為選舉的熱門話題,而為了選票,執政者還是會推出『惠農措施』,至於是強心劑還是慢性毒藥,不僅農民要慎重考慮,選民也要睜大眼睛,畢竟假藥價廉但傷身,台灣農業需要不一樣的領導格局與執行力,而真相不能淹沒在政客的口水裡!

*作者為農經學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