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觀點:美國抗中留退路,挺台成本台灣付

2021-08-11 07:00

? 人氣

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並未如預期得到和緩。(資料照,美聯社)

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並未如預期得到和緩。(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在7月底訪問天津,試圖重建美中對話管道,但是在8月初的東協外長高峰會上,美日聯手批判中國大陸,又讓中國外長王毅憤怒回擊,要求美日不要對中國大陸有不實指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台灣而言,美中關係緊張究竟是福還是禍?表面上看來美國和民主盟友都加大了對台灣的支持力道,可是,力挺台灣不能只是言語,就算對美國有高度的信任,難道不該先搞清楚美國有多少實力和決心來支持台灣?

美國準備售台高達7.5億美元的設備

從拜登(Joe Biden)上任以來,美中的競爭不僅沒有降溫反而更加全面,這也讓華府從主管傳統安全的五角大廈,到負責非傳統安全的經貿部門,都對如何面對台灣問題有更多討論。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近期訪問新加坡,再次強調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加強自身的防衛能力。果然在不到兩個星期之內,美國國務院就批准了拜登任內的第一項軍售案,打算出售高達7.5億美元的設備,協助強化地面作戰能力。

然而,就在美國決定軍售,支持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同時,美國自己對中國大陸的競爭準備,其實沒有打算真的進入敵對狀態,反而是針對美中競爭可能帶來的產業衝擊問題,預留了後路。國防部長奧斯丁一方面宣稱支持台灣強化國防,一方面也強調美國不尋求衝突,希望與中國大陸建立穩定的關係。

出訪新加坡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AP)
奧斯丁近期訪問新加坡,再次強調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加強自身的防衛能力。(資料照,美聯社)

至於因為美國高度依賴台積電所生產的晶片,而被台灣認定是護台基石的半導體產業,也在美中關係緊繃沒有緩解趨勢的情況下,華府開始出現不同的見解。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德(Gina Raimondo)在近期就公開表示,因為亞太情勢的緊張,拜登政府將降低對台灣半導體的依賴,避免衝突發生對美國產業帶來太大的影響。很顯然的,美國雖然說要支持台灣,可是也同時為了守護美國利益進行著風險控管。

面對美國,台灣就算看見善意,也絕不能忽略現實。根據美國國防部2022年的國防預算,新年度的預算總額雖然在帳面上成長了1.6%,可是,在計算今年的通貨膨脹之後,反而比去年萎縮了0.4%。

美中關係緊繃,台灣在聯美抗中的戰略之下

節省國防支出反映的是美國認為振興國內經濟比強化國防更重要,手中資源有限的拜登政府當然必須大力推動多邊主義,期待歐洲國家也能投射兵力到亞洲來支援,分擔美國的財務壓力。

過去幾個月內,法國,德國,英國以及荷蘭,雖然都給美國面子來到亞洲,但整個歐洲對中國大陸崛起的擔心,根本無法與俄羅斯的威脅相提並論,因此歐洲盟國配合美國聯合執行軍事行動,恐怕聊表心意的象徵意義遠大於美國期待的抗中軍事同盟。事實上拜登政府如果無法真正投入軍事資源,想要盟友跟著抗中到底,肯定會面臨不小的挑戰。

美中關係緊繃,台灣在聯美抗中的戰略之下,不難理解政治人物為何希望提升對美國的信任程度。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該把友邦的要求放在國家利益之上。美國的對外政策本來就以美國利益為優先,從要求台灣半導體產業遷往美國設廠,到軍售項目的審批,如果台灣對美國只能感謝而不能提出一點懷疑,權益受到影響還要擔心會被塗上色彩而不敢提出諍言,這跟認知作戰有多大的差距?

現階段兩岸或許還不到兵凶戰危,可是不願正視美日也有現實考量的真相,就無法根據實情判斷如何讓台灣在美中交鋒之間站得更穩。報喜不報憂地強調美日力挺台灣,也許可以強化民眾信心,甚至得到政治利益,但這些挺台故事背後的成本,有多少人看得出來,其實是台灣自己在付?

*作者為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