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北京整治補教行業的深層政治用意

2021-08-11 05:50

? 人氣

北京下重手整頓補教業。(德國之聲)

北京下重手整頓補教業。(德國之聲)

中國政府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整頓已引發在美、港兩地上市的相關中國公司股票劇烈震蕩,此次整頓出手之重,也讓教培行業的民間資本哀鴻遍野。

看架勢,中國政府要把教培(補教)行業的資本趕盡殺絕。很多人不解中國政府為何此時對教培行業如此行事?因為在外資和本土民間資本逃離中國的情況下,政府的此一措施只會加速它們撤離中國,這對北京似乎並不有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待中國政府對教培行業的整頓,不能只從資本或為學生減負的角度,須站在北京的立場,看它想達到或實現何種目的,才不會感到意外。如此大張旗鼓的動作,背後必有不便公開言說的意圖。

一些論者認為中國政府此舉有兩目的,一是旨在顯著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以及家庭的經濟負擔,二是有助於部分緩解目前過低的人口出生率。中國負責執行當局「雙減意見」的教育部負責人在該意見發布後的答記者問則把這次整頓指向三點,(1)校外培訓機構規模總量龐大,恐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2)違法違規情況突出,嚴重損害群眾合法權益;(3)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然而,無論是觀察家們的看法還是教育部的說法,都只道出了部分事實。

教培行業已成中國的巨大產業,虛火旺盛。根據相關諮詢機構估計,2021年,中國教育科技行業的市場規模將超8000億元人民幣,其中語言培訓是課外輔導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3.77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6191億元。另據新東方教育的上市招股書,全國K12課外輔導學生總人數已從2015年的2.026億增加至2019年的3.253億。在需求激增下,教育科技行業正在成為中國新消費崛起過程中的「搖錢樹」。有統計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就有多達100億美元的風險資本湧入該行業,催生了數百家初創企業、應用程序和教育科技平台,提供從K12輔導到小學數學、語言技能和音樂的教育服務。

可這也對許多家庭產生了高昂的成本壓力和經濟負擔,因為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子女輸在所謂起跑線上,從而不惜超越自身的經濟實力也要把錢花在子女教育上。過多資本進入教培行業,並非有志於教育,而是衝著這棵「搖錢樹」去的。資本這種追求短期利潤的心態必然會與教育作為天然的長期主義的事業產生沖突,教育是需要長期的耕作才有回報的,而資本沒有這個耐心。大量資本入場,無疑會擾亂整個行業的生態,從而帶來合同糾紛、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缺乏資質等亂象和問題

教育內卷愈演愈烈

中國政府對校外培訓機構下重手整治,表面理由是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但實際目的是通過這種整治盡可能縮小因教育的公平問題而對普通大眾特別是中產階級產生的教育「內卷」現象。以高考為指揮棒的中國教育表面上維系公平的形式,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可實際蘊含著巨大的不公平,主要表現在地區、城鄉和階層的差異。不同地區之間高考分數和錄取人數標准不一;優質公立學校絕大多數位於城市,鄉村沒有好學校和好老師;在正常的上學之外,經濟殷實家庭還為子女購買大量的課外輔導,學習各種技藝,有錢人也把孩子送到學費昂貴的私立名校,而普通家庭的子女能夠上一般的輔導班就不錯了,上述現象最近十多年來有愈演愈烈趨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