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無國界》台灣鳥人當自強!公民熱血連結世界,貢獻國際鳥類資料庫

2020-10-15 08:10

? 人氣

台灣保育有成,全球4000多隻黑面琵鷺每年有半數以上來台過冬。(郭東輝攝/取自中華鳥會)

台灣保育有成,全球4000多隻黑面琵鷺每年有半數以上來台過冬。(郭東輝攝/取自中華鳥會)

歷經更名風波,中華鳥會在9月下旬的會員大會中,投票決定將英文名稱正式從「Chinese Wild Bird Federation」(CWBF)更改為「Taiwan Wild Bird Federation」(TWBF),以台灣之名面對國際。不過依據法規,社團法人更改中文名稱地申報程序複雜,因此暫時不會更動。副秘書長呂翊維難掩雀躍地說,英文名稱改為Taiwan後,在國際上大大加強了識別度,反而為組織帶來益處,很多外籍鳥友都是台灣女婿,也都十分樂見這種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呂翊維一再表示,鳥會最重視的還是保育工作,也是目前的優先事項,再加上鳥盟高層對他們敵意甚深,現在對能否重新加入鳥盟沒什麼期待。

「如果有機會再加入,我們會審慎溝通與判斷,但不會再為了回去而改名稱,」他微笑表示。

中華鳥會成立於1988年,對內主要負責21個地方鳥會與保育組織的橫向聯繫,對外致力成為台灣鳥類保育的國際窗口。儘管遭國際鳥盟除名,但憑藉過去數十年來的努力,其實多數議題並不仰賴鳥盟的幫助,也因為保育有成,在國際上頗有聲譽。

全球黑琵半數在台歇腳

全球的候鳥遷徙路線約有八條,其中亞洲北方的候鳥在西伯利亞等地區繁殖完後,就會一路南飛過冬,最遠直抵澳洲,台灣正位於東亞-澳洲這條遷徙線上,是非常關鍵的中途補給站。以「黑面琵鷺」而言,台灣就是牠們最重要的休息點之一。

過去20年來,包括中華鳥會在內的大小保育組織積極提倡黑面琵鷺保育,至今已經成為無人不知的國寶之一。全球冬天觀測到的黑面琵鷺數量已從20年前的1000多隻上升到4000多隻,其中超過2000隻都在台灣停留,足見台灣保育的成果。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族群趨勢。(取自中華鳥會)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族群趨勢。(取自中華鳥會)

「公民科學家」助力全球保育紀錄

鳥會舉辦的「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則是號召喜愛賞鳥的公民一起記錄各地鳥類數量,效法北美實施100多年的「聖誕節鳥類統計」(Christmas Bird Count),目前已經連續辦到第八屆。因為鳥類棲身處不固定,只有長期紀錄才能觀察生存狀態,建立連續資料庫也是保育的重中之重。

呂翊維指出,新年數鳥嘉年華每年都有上千人參加,平均可以記錄到300多種鳥類,數量則在30萬隻以上,大眾響應的積極程度,連在日本都很難見到,每年為此出版的中英文報告也在國際研討會上獲得不少讚許。

呂翊維表示,台灣民眾具備很高的「鄉民科學家」精神,這一點也是邁向國際的一大優勢。近年來,中華鳥會還爭取到與康乃爾大學及鳥類研究權威「奧杜邦學會」(The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共同創建的「E-Bird」資料庫合作,把1972年到2020年的台灣鳥類數據匯集到該資料庫,成為全球保育至為珍貴的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