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陸生及小明們都不應被歧視性的差別對待

2020-06-19 06:30

? 人氣

台灣防疫措施若只是針對小明們及陸生,便是典型的歧視性差別待遇,台灣教育及相關部門應保障其權利。(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灣防疫措施若只是針對小明們及陸生,便是典型的歧視性差別待遇,台灣教育及相關部門應保障其權利。(資料照,盧逸峰攝)

很多事,一個標準可以說的過去;但同一事情,受到差別不平對待,除了歧視及偏見之外,實難自圓其說,防疫標準如果是同一性,開放原則是客觀公平,沒有人會有意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日有兩個例子誠可說明一切。第一個例子便是留在大陸的「小明們」至今仍無法返台上學,使「小明們」家長組成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紛紛陳情,表達心聲,一個個活生生的個案令人鼻酸眼紅,防疫單位制式回答「視大陸疫情變化而選擇開放」,這是必然的,但多少也有歧視大陸及雙重標準的意味。首先,此事可呈現出蔡政府之陸委會基於職權及人道考量與防疫中心強硬反對小明們反台,呈現出唱雙簧及協調不順利情況,陸委會及海基會的人道考量是正確的,但防疫中心對「武漢」肺炎而非「新冠」肺炎的歧視可說明一斑;其次,表現出陳時中個人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及對大陸偏見,這可以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發表「國籍是可以選擇的,當初沒有選擇,那現在就必須自己安排、自己承擔」可以得到證明,畢竟愛情婚姻的選擇及人道團聚是沒有政治色彩的,陳時中的發言缺乏人道主義關懷,並不妥當及人道。

20200617-「小明」家屬、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17日於疾管署門口召開記者會陳情,呼籲政府盡速讓孩童返台。(盧逸峰攝)
「小明」家屬、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昨(17)日於疾管署門口召開記者會陳情,呼籲政府盡速讓孩童返台。(資料照,盧逸峰攝)

照理說,台灣大可以用個案審查的方式,讓他們能順利回台,相信他們也會配合政策隔離;另外,由於兩岸都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使得兩岸人民往來大幅減少,導致兩岸經商、旅遊、就學、洽公的往來人數驟降,並使相關的航空業,旅遊業,飯店業,運輸業,服務業等產業受到衝擊,如今疫情漸漸好轉,台灣不應該用雙重標準對待留在大陸的小明們,否則如何能標榜以人權與人道引以自豪的台灣價值呢?

第二個例子是,台灣教育部日前公布,優先開放疫情低風險國家境外生入境,包括越南、香港、澳門、泰國、帛琉、紐西蘭、汶萊、斐濟、澳洲、蒙古、不丹;教育部公布境外生返台三原則,第一是低風險國家和地區優先,第二是應屆畢業生優先,第三是防疫旅館優先。返台有兩個標準作業程序,第一是大學要提送入境名單和檢疫場所規畫,經教育部確認。程序上還要進行班機調查、簽證核發等。第二是抵台後要做機場邊境管制、單一報到櫃台、防疫交通接送、安排檢疫場所。

對此,從中仍看出對於中國大陸歧視的軌跡,難道港澳不是中國嗎?港澳及大陸區別對待,顯然有政治考量;其次,開放多數東南亞國家,而捨棄歐美日韓等先進國家學生入境,多少有新南向政策考量,開放是雙向的,難道歐美及大陸防疫能力還不如這些被開放國家嗎?萬不能以在台高校的外籍生人數多寡來選擇開放。更嚴重的後果是,開放港澳而不開放陸生,只會讓陸港問題及兩岸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也會使港人移民台灣難題浮上檯面。

我們記憶猶新,日前當中國大陸教育部宣布暫停陸生來台就學,台灣教育部對此表示遺憾,並聲稱將持續以「營造陸生友善學習環境」為目標,歡迎中國大陸青年學生來台學習,並痛批大陸政治干預學術。難道今日限制陸生來台就是營造友善學習環境嗎?就不是政治干預學術嗎?一張嘴怎麼說都行,說穿了這只是突顯滿滿的歧視及雙重標準。

總之,台灣防疫措施若只是針對小明們及陸生,便是典型的歧視性差別待遇,筆者深深期盼台灣教育及相關部門應保障小明們返台之人道願望與確保陸生返台求學正常權利,並提供行政和教育資源的協助,陸生來台不應泛政治化。無論陸生也好,小明們也罷,都只是無奈的一般民眾,何苦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呢?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