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發振興券,我們該如何面對疫情之後帶來的經濟大蕭條?專家開出2個解方

2020-06-08 12:08

? 人氣

武漢肺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繁忙街頭,有行人戴上口罩(AP)

武漢肺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繁忙街頭,有行人戴上口罩(AP)

新冠肺炎在短短幾個月裡,擊垮了全球幾百萬人,更帶來幾十萬人的死亡;而經濟上,連續幾次的股市熔斷創新紀錄,可預期的是全球180個國家今年(2020)將呈現顯著的經濟衰退,堪比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這巨大的變化,全球各國目前無不殫精竭慮地思考紓困與振興方案,期許減少傷害,重振經濟;行政院近日公布紓困振興方案,特別匡列33億元預算在疫苗或藥品。然而,龐大政府資金的補助方式不但影響各國經濟的復甦情形,也將決定一國未來經濟的結構,甚至對新冠疫情是否再次返回都可能有很大的影響性!

面對到來的經濟大蕭條,歐盟開出兩大解方:數位轉型及綠色新政!

如何看待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歐盟在4月8日所公布的《永續金融策略》(Renewed Sustainable Finance Strategy)給了明確的答案,也就是透過氣候、環境與社會因素納入投資的決策過程,提升對於長期性永續活動的投資,並作為總額達1兆歐元的包裹式立法的一部分。同日,歐盟也將「數位轉型」及「綠色新政」的目標置入針對疫情所公布的紓困與振興方案。

歐盟透過國際多邊行動導入永續金融機制,讓更多私部門的資本能夠流向永續發展的投資計畫。亦試圖建構更為明確的永續性分類(sustainability taxonomy),據以逐步建立各式金融商品的標準及標章,以引導金融市場的交易行為,主要執行上,更側重以下3大支柱:

三箭齊發!救經濟也救環境:更關注永續發展下的商機、動員全民對永續作出貢獻、建立數位化綠色金融的法制工作

首先,透過適當的政策工具及法制架構,扭轉金融機構過度聚焦短期效益的現況,引導其關注長期及永續發展下的商機。其次,讓永續發展下的商機,廣為金融機構、一般公司以及社會大眾所知曉,並讓所有人都能對永續性做出正面貢獻。例如,民眾能夠將退休金或儲蓄投資在永續性活動的機會,金融機構或一般公司也能夠在正確的政策訊號及制度誘因下透過永續性的投資而獲利。

再者,根據2018年《建立促進永續投資框架規則》(Taxonomy Regulation)確立經濟活動永續標準的法制方向,以明確化「綠色」金融分類(Green Taxonomy)的經濟行為,如發電行為的排碳不得超過1度電100g CO2e(2018年臺灣每度電碳排 533 g CO2e)之外,並逐步建立對環境永續性造成嚴重傷害的經濟活動,以「棕色」做出金融分類(Brown Taxonomy),以逐漸淘汰相關經濟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