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笨蛋,國民黨的問題在於沒有論述

2020-05-08 06:10

? 人氣

筆者認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見圖)意識到必須有論述是個好的方向,但可能落入「眾口難調」的困境。(資料照,陳品佑攝)

筆者認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見圖)意識到必須有論述是個好的方向,但可能落入「眾口難調」的困境。(資料照,陳品佑攝)

某科技業大老曾說,一個企業可以分成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公司初立,最重要的是「產品」,當產品做出來後,第二階段最重要的是「銷售」,因為將產品銷售出去才能帶來現金流。當產品與銷售都沒有問題時,就要擴充產能並加強銷售管道,此時最重要的是「管理」。第四階段公司已經完全上軌道,這時要為上市做準備,因此這時最要緊的是「財務」。當公司順利上市後,籌資管道多元,企業已經成為社會共同資產,這時進入第五階段,重點工作是「社會責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我們把一個政黨比做一家企業,那麼政黨也有五個階段。舉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例,孫中山於1900年接替楊衢雲擔任「興中會」會長,當時興中會的論述(產品)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孫中山藉由四處演講,將革命理念傳播出去(銷售),並由此而募集革命所需的款項。

1905年興中會與志同道合的華興會等組織合併成立「同盟會」(管理)。論述也加入「平均地權」,成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的論述即為後來「三民主義」的濫觴。1911年推翻滿清,民國肇建(上市),國民黨執政了,擔負起重責大任,開始制定憲法,履行對百姓的承諾(社會責任)。要說中華民國是建立在「論述」的基礎上,一點也不為過。

將政黨邁向執政之路與企業相比,或有不當之處,但筆者意在說明論述對政黨的重要性。政黨不像企業生產鞋子、衣服、手機、電腦。政黨的產品就是「論述」,透過論述將政黨的理想,能帶給人民的願景呈現出來,以獲取民眾的認同與支持,進而得到人民的付託--執政。執政後就要兌現選前的承諾,這是政黨政治永恆不變的真理。

馬歇爾、蔣宋美齡、蔣中正攝於1945年12月22日(美聯社)
前總統蔣介石(右)於中華民國第四任總統就職演說提及「建設三民主義的台灣模範省」。(資料照,美聯社)

國民黨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論述」,就像是一家公司沒有產品一樣。兩蔣時期國民黨是有論述的,且隨著時勢演變,論述也不斷更新。從早先的「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到「建設台灣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省」,再到「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每一次國民黨推出的論述,都帶領台灣走向團結、安定與繁榮。然自李登輝起,國民黨就缺乏主動論述的能力,勉強有的兩岸論述,就屬「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了。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即兩國論),導致舉國嘩然,而國民黨也在2000年首次失去政權。

自此以後,國民黨歷經多位黨主席,然而都沒有提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論述」,國民黨也逐漸失去人民的信任。反觀民進黨自成立以來,首先搬出的論述是「廢除萬年國會」,進而推出「台灣前途決議文」,雖然其論述粗糙且有違邏輯。但國民黨沒論述,民進黨有論述的情況下,國民黨不但失去政權,且重返執政的希望也顯得遙遙無期。故筆者認為,國民黨的問題就在於沒有論述,沒有論述如何能得到選民的認同與支持?

終於,新任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注意到了論述的重要性。江主席上任後,籌組了15人的兩岸論述小組,讓國民黨的新論述露出一線曙光。但方向雖正確,方法卻有待商榷。正所謂「眾口難調」,15人小組要得到共識推出一個兩岸論述,只怕不是推不出來,就是推出來的東西不能用。尤其國民黨內絕大多數人,認為論述必須使對岸能接受才行。這是標準的觀念錯誤,試問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滿清政府能接受嗎?民進黨喊廢除萬年國會時,有顧及老代表的感受嗎?

論述的重點不在於對方的感受,而在於自己要推動的魄力。耶穌將基督教的論述透過門徒傳向地極,2000年來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國度」。耶穌何曾在意過猶太教祭司長老們的壓迫與反對?國民黨的決策層應該先要了解論述的重要性與急迫性,有了論述才有重返執政的可能。否則一切的作為,諸如組織改造等,不過是虛幻泡沫,對於重返執政毫無助益。

*作者曾為證券專業經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