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畏懼的孤獨,其實是迷人的—專訪詩人羅智成

2020-05-09 09:30

? 人氣

劉曉頤專訪羅智成。(劉曉頤提供,朱介英攝)

劉曉頤專訪羅智成。(劉曉頤提供,朱介英攝)

前言

閱讀或喜歡羅智成的作品,就像一個充滿冒險的旅途。他的詩風或者詩觀一開始就與眾不同,令評論者無從定位,也看不出明確傳承,而其充滿療癒的溫柔語法、精確的語言與意象、不被文學規範所制約的狂野想像、思想和異教氛圍,籠罩了許許多多年輕創作者的視野。其實,羅智成起初只是習於在孤獨的創作中自得其樂,在彼猶如一個人密教或「鬼雨書院」的探索者,但無意之間,卻成為引領創作風潮的宗師,長期以來被特定文青族群稱為「教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使受訪,他也和一般文學創作者不太一樣:很少談及創作的技巧、歷程或對文字創作的深情與艱辛。與他交談時,你總不確定他又要呈現什麼創見或發想,像置身在一個煉金術士的實驗室,充滿新奇、危險和迷人的想像力的邀請。但是他的忙碌失序也是有名的,常常神龍現首不現尾,或嚴重脫稿,怪異的發表前焦慮症候,連旁人都跟著緊張兮兮。所幸你所得到的振奮與啟發,讓每次的訪問都十分值得。

羅智成曾經關注的主題,包含:孤獨,夢境,文明,旅行,時空,鄉愁,愛情,書房與閱讀等元素,每個元素在他的心靈迷宮裡都自成宇宙,又可無限迴旋地互證互文。這份專訪,八題訪綱各自就羅智成老師最熟悉的這些主題,先引一小段膾炙人口的詩作,再請羅老師暢談這些創作切片,相信這是引領讀者進入「羅智成迷宮」的可行方式之一。雖然,他曾經說:「我們比任一『解釋』龐大得多」(《黑色鑲金》序言)。

詩人羅智成與劉曉頤。(劉曉頤提供)
詩人羅智成與劉曉頤。(劉曉頤提供)

1

劉曉頤:「不要理會我正編構的瞌睡場景∕請輕聲推門進來∕握著僅有的孤獨∕∕誰都知道,孤獨是閱讀的鎖鑰」——〈夢中書房〉

對羅老師而言,眾所畏懼的孤獨,反而是迷人的,您認為那是通往更美好世界的門。請老師分享對您而言孤獨的深刻奧義。

羅智成:孤獨有多重意涵,有時是主觀的感受,有時是客觀的情境,有時是主動去探觸,有時是被動地被籠罩。全世界存在各種熱鬧喧囂,但這與孤獨並不必然相關,孤獨並非對立於他們而存在,孤獨是更絕對的存在。大部分人們對於孤獨的認知基本上是模糊的,因為面對孤獨時通常不是逃避、淡化它,就是以其它活動來中斷它,因此少了與孤獨刻意相處的機會。我們有時不妨採取另一種態度:觀察孤獨的狀態,細細體會那樣的感覺,把它銘記下來,探索在這樣的情境下可以做什麼事?如何與這樣情境相處?想想,到底孤獨是生命的特殊狀態、可避免的偶然事件,還是生命最重要的本質之一?我愈來愈相信它屬於後者。

人與人之間,本質上是無法真正溝通或連結的,孤獨,很可能正是生命本質;一切溝通與交流往往只是充滿錯誤可能性的猜想,或對自身某種想像的替代。語言、文字、符號、動作、眼神...這些廣義的語言,充滿了限制與無力感,但那已是我們了解彼此唯一的方式了,一種氣象萬千的「隔靴搔癢」…那我們當如何面對孤獨?逃避未嘗不可,但如果一徑採取逃避方式,就無法進入生命的核心狀態,或失去感受自己真正處境的機會。我們不排斥某些時刻或某方面活在假象中。但是不時去面對孤獨,對於瞭解生命,就有了新的契機。有許多事是需要自己一個人獨處才能完成的,包括思考,反省,創作,感受……更有許多經驗只能一個人點滴在心頭:痛楚、生病、睡夢、恐懼或死亡,無法分享或分擔。孤獨於是也成為某種必要分辨的狀態,它不再是抽象字眼。訓練和分辨不同程度的孤獨狀態、意義、香味或亮度……等,是我在創作中頗重要的基本訓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