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風泊客觀點:想上路,還是想「上路」?

2020-05-09 06:10

? 人氣

登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呂紹煒攝)

登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呂紹煒攝)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當室內場所不再安全,民眾紛紛轉而擁抱戶外,意外引起一波登山熱潮。無論是郊山級的眠月線、抹茶山,或是百岳級的奇萊南華、嘉明湖等,幾乎可說是人滿為患,反而難以維持社交距離!但在眾人奔向大自然之際,我想談論的,是更為人所忽略,甚至是不屑一顧的「登山安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行政院於108年10月21日宣布「山林解禁」,取消許多以往須申請入山證的登山路線,並整合入山、入園申請為單一窗口,大幅增加申請便利性與民眾親山的機會。但很可惜的是,臺灣人普遍沒有建立正確的戶外觀念,導致網紅、自媒體當道的今天,很多人衝著「大景」、「秘境」一股腦兒地往山上跑,以為那就像郊遊一樣唾手可得,卻因為裝備不當、體力不足而將自己置於險境。對山不了解的人們踏入解禁的山林,反而成了待入虎口的羊群,而所謂的秘境,隨著一窩蜂的庸俗人類到來,留下的是美照,還是蝗蟲過境的殘骸?

近日戶外圈吵得沸沸揚揚的「爸媽帶三歲小孩爬玉山」事件,可說是準備不足的經典案例:一對將攀登玉山視為人生一大目標的夫妻,帶著三歲女兒走上玉山步道,穿的是棉T與牛仔褲(這種穿著在山上被戲稱為「死人穿的衣服」),接近冰點而濕冷的天氣裡,沒有雨衣雨褲而是撐傘,經驗也是七星山、石門山等初級步道。他們九死一生的經歷不在此贅述,但越級打怪不成,反倒折騰了自己與無辜的孩子,能活著下山只能說是運氣好。另有一則新聞寫道,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最近在天黑後不停接到求援電話,但求救內容多半是「怕黑」、「腳痠」、「鞋子壞掉」、「好冷」等令人哭笑不得的情況,因此呼籲民眾裝備、體力準備充足再上山。

這充分顯示出仍有不少人戶外活動觀念嚴重不足,且過度自信。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取得適當裝備的難度並不高,但人們在都市待習慣了,忘了戶外活動也要循序漸進,體力更是需要透過一趟趟由易至難的行程進行評估。過度的自信,或是一味蠻幹,往往落得一身狼狽──野外不是放著冷氣的健身房,很多事情不如想像中美好,所有的美好,都是靠著經驗、體能、裝備,先行求生方能換取。

登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呂紹煒攝)
登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呂紹煒攝)

筆者也曾是不自量力的一員。曾經因為帶著不夠亮的車燈,卡在黑夜中的平溪五分山進退不得;第一趟單車環島,由於不諳正確的剎車方式而在蘇花公路摔車;第一趟一日雙塔,為了求快放棄穿雨衣,差點在6度的大雨中失溫……。雖然這些意外並非茲事體大,也沒有動用到救難資源,這些經驗更使我更加從容面對往後旅程中的困境,但事後不免思考,如果參考他人的經驗,是否不減完成壯舉的威風,還會更輕鬆愉快?命只有一條,我們該做的,是讓自己成為讓人家踏上肩膀的巨人,而不只是提早陣亡給人墊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