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醫療專區保得住公平正義嗎?

2014-06-03 05:52

? 人氣

醫界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國際醫療專區疑慮仍深。(圖為馬英九總統年去年底參加國際醫療服務中心揭牌。總統府官網)

醫界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國際醫療專區疑慮仍深。(圖為馬英九總統年去年底參加國際醫療服務中心揭牌。總統府官網)

直到5月30日立法院休會前,《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簡稱自經區條例草案)審查幾乎無進展。而就在當天,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在台大經濟系主辦的座談會中,強調自經區發展項目之一的「國際醫療」是在摧毀健保核心價值,應立即喊停。黃達夫也一一點出衛生福利部對於推動國際醫療的說法破綻百出,這些質疑都攸關全民的健保權益,衛福部有必要明確、清楚的回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整理衛福部提出推動自經區國際醫療的目的及重點如下:

一、提升國內醫療品質,帶動醫療觀光等產業發展。


二、吸引國外醫療機構來台,放寬區內得引進國外優秀醫事人員,以帶來更先進的 醫療技術、並充裕外語醫事人員。


三、目前規畫國際醫療主要項目是做醫美、健檢、重症醫療、非緊急手術。所有項目都自費,所以不會占用健保資源。


四、推動「初期」核准一到二區,每區200床、約只需100名醫生,佔國內42000 名醫師的比例低。國內醫師支援看診每周不得超過20小時,影響很小。


五、自經區的醫療機構應定回饋機制,盈餘可挹注健保,有利於改善財務狀況。

依據黃達夫、以及許多醫師的看法,衛福部提出的這些說法有許多自相矛盾、而且不合理的地方,整理如下:

一、如果目的是為了「提升國內醫療品質」,非設專區不可?


黃達夫首先提到,台灣健保制度自1995年開辦至今已接近20年,當年因匆匆上路,很多思考未完整。唯一值得驕傲的,這是一個很注重公平正義的計畫,台灣人不再因病而貧、或因貧無法就醫,這是人權的伸張,社會公平正義的呈現。

但問題出在執行細節,導致現行健保制度有很大的問題,成立自經區的想法,多半也是期待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這會不會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要談提升國內醫療品質,就得先看現在的醫療品質出了什麼問題。首先是健保收費不足額,導致醫護跟病人比例過低,不但醫護人員過勞,而且因人力不足也拖累病人家屬,一人住院一定要有家屬或看護陪伴。醫生跟病人溝通的時間很短,多數病人無法了解病情、更談不上選擇較好的醫療方式,導致醫病關係愈來愈緊張。

另外黃達夫也提到,醫護人員過勞不只是血汗醫院的問題,還包括是否有餘裕去培養醫護人員,提升他的專業能力。因此他認為,真正要提升國內醫療品質,重點是「改革健保制度」,不是「另設醫療專區」。而只要醫療品質全面提升,國外人士自己就會來。反之,自己做不好,就算成立專區,會有人要來就醫嗎?

二、引進國外優秀醫事人員,非設專區不可?

黃達夫舉例,一位朋友自台灣大學畢業後到美國讀學士後醫學院,六十多歲時想回國,但要經過五個關卡才能回來,最後放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