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麼排斥與親戚談天?心理師:情感假裝不來、血緣割捨不掉,親戚就是種尷尬存在

2020-01-22 10:47

? 人氣

農曆春節到了,許多年輕人都對於要返鄉面對一眾親戚長輩感到有些抗拒。(圖/Unsplash)

農曆春節到了,許多年輕人都對於要返鄉面對一眾親戚長輩感到有些抗拒。(圖/Unsplash)

年輕人害怕過年,除了怕春運、怕催婚,還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害怕各路親戚的盤問和指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的,本文就是教你如何禮貌和親戚講「關你什麼事」。(本文討論的僅是交情不深卻喜歡對你進行「指教」的表面親戚,請珍惜那些真正對你好的親人。)

所謂親戚,是這樣一些人:我們有義務對他們表示親密,愛他們,並致以由衷的敬意,而且,按照民間的風俗習慣,聖誕節還要去拜望他們,或者是寫一封祝賀的信,以便一年中其餘時間他們不要再想起我們。

——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

為什麼我們這麼反感與親戚的接觸和溝通?

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我們與親戚之間的情感聯繫和心理邊界不匹配

正常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有著嚴格的邊界,我們不會去干涉陌生人的私事,甚至連物理空間也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只有在與人逐漸相互熟悉和建立情感聯繫的同時,心理邊界才會慢慢放寬,也就是俗稱的把他當做「自己人」。而沒有太多感情聯繫的人,我們也會遵守「社交禮儀」,保持適當的距離和界限。

但是親戚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存在血緣卻沒有太多的情感聯繫,血緣割捨不掉,可情感也假裝不來,並且大多數親戚都沒有什麼邊界感,在他們的觀念中,作為「長輩」,是有責任或者權力去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的。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了「血緣社會和地緣社會」的概念,費孝通指出,血緣社會的基礎,是任何人的權力義務根據親屬關係來決定,這也是親戚喜歡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的原因,因為他們生長在這樣的社會,他們也曾被自己的「親戚」如此對待過,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由血緣走向地緣,大家遵循同樣的道德和法律規則與人交往,而非血緣人情的羈絆,同時隨著大家族的解體和個人主義的盛行,我們也越來越難以忍受親戚繼續以血緣名義對我們的干涉。

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直接批評肯定是不合適的(過於奇葩或者這輩子都不會有來往的親戚除外)。因為你可以不在意自己與親戚的關係,卻不能不在意父母與親戚的關係。

某種意義上講,親戚能產生的直接影響也許對你的父母會更大一些。這就好比你的朋友有個很自來熟的朋友,雖然你看不慣這種自來熟的作風,但也不能不顧朋友的感受去直接指責。

其次,你很難讓親戚真正適應你習慣的交往方式。他們的交往方式,甚至是溝通說話的習慣,都已經經過這麼多年根深蒂固了下來,就像你也很難學會口不對心圓滑逢迎的說話方式(學會了也就沒這麼多煩惱了),他們也很難學會互不干涉互不打擾的相處模式。

你必須認清三個事實

1. 你與親戚們很難真正相互理解。

2. 最終需要對你的生活負責的人,是你自己。

3. 如果血緣無法割捨,至少我們可以保持距離。這個距離更多指的是心理上的距離,也許你們還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見面,但是你可以減少他們對你的情緒和心理層面的負面影響。

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在維持表面和平又不引發矛盾的情況下,以恰當的方式與他們進行溝通,來強調彼此間的邊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我不想回家過年」 | 在親戚盤問中夾縫生存的年輕人)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