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升息》美國之音:中國是唯一且最大的受害者

2016-12-15 11:30
15,852人氣
摩根史坦利新生市場投資業務負責人夏爾瑪。(美國之音)
摩根史坦利新生市場投資業務負責人夏爾瑪。(美國之音)

美國聯準會(Fed)14日宣佈加息0.25個百分點。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新型市場投資業務負責人夏爾瑪說,由於資金外流的巨大壓力,「中國將成為美聯準會升息的唯一、最大受害者。」

夏爾瑪是在紐約亞洲協會預測2017年的年度討論會上作上述表示的。夏爾瑪解釋道:「(中國)有太多資金等著流出。我們看到今年1月和2月的交易情況,導致了全球恐慌。如果這種情況再度出現,將極為嚴重。唯一能保證中國達到增長6個百分點目標的就是繼續借債。但中國正失去借債能力,因為資金流出中國,他們無法為增長留住這些資金。」

《南華早報》說,中國當局正勇敢面對聯準會升息決定,但這可能是北京保守的最糟糕的秘密,中國的決策者們正在急切注視著美聯儲決定可能帶來的影響。

聯準會升息促中國資金外流

觀察人士指出,美聯儲加息導致中國外匯儲備急劇減少的情況在歷史上並不罕見。在2015年12月美聯儲加息時,中國外匯儲備曾創下爆減1079億美元的記錄。而且在2016年1月又減少了994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在今年春夏有所減緩,部分原因是美聯儲保持了美元政策性利率不變,也因為北京對其經濟和金融健康的關切做出了努力。但是最近幾周中國外匯儲備一直在加速縮水。今年11月成為自1月以來單月外匯儲備減少最快的一個月。

然而美聯儲加息並不是中國經濟面臨的唯一壓力。《國家興衰》一書的作者夏爾瑪說,「縱觀經濟發展史,唯有一個因素可預測一個國家是否陷於麻煩,那就是這個國家的債務。」

中國債臺高築史無前例

夏爾瑪說,2009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為了維持增長而大量舉債。中國過去5年積累的債務相當於經濟總量的60%,「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重要經濟體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最大債務。」

夏爾瑪表示,如果拿美國作參照,當美國房屋泡沫發生時,3美元債務產生1美元GDP增長,「但中國現在要用4美元債務產生1美元的GDP增長。」

很多人說,中國的情況不一樣,雖然債臺高築,但都是內債,外債很少,中國情況獨特,債權人和債務人是同一實體,不過是把錢從一個口袋挪到另一個口袋而已。

但夏爾瑪指出,儘管如此,「中國早晚將為此付出代價。」他表示,「今天中國的情況令人瞠目結舌,他們壓下一個泡沫,然後又升起另一個泡沫」;「我們看到去年夏天股市大崩盤,之後他們說,讓我們來做房地產市場吧。中國房屋價格過去18個月漲了30%到50%。中國貨幣的流動量現在大於美國的流動量,資金急於外流。過去談論的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帳戶開放現在都逆轉了,基本上就是出臺一項項措施以阻止資金外流。」

政府嚴控資金外流

香港《南華早報》的報導說,從去年開始,中國政府就加緊控制資本外流,使大陸公司更難獲得外匯。中國還加強了對向境外匯款的監管審查,停止大額度境外投資交易的審批。 (相關報導: 全球財經掃描:Fed升息節奏緊,觀明四巫日,美股跌勢恐擴大 更多文章

報導說,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的雄心已經遭遇挫折,因為離岸人民幣市場變得越來越小,活動越來越少,在貿易支付和結算中的使用人民幣的願望已經減弱。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公投法初審》無懼中國官媒恫嚇 藍委支持領土變更納入公投法
日俄高峰會將登場》普京帶著愛犬接受日媒專訪:領土爭議能否解決,全看日本政府態度
「反正都要殺死她們,不如先強姦她們」南京大屠殺日本老兵自述,80年前他們如何成為惡魔
公投法初審》投票年齡門檻降為18歲 朝野迅速達成共識
為何台北有這麼多「中國路名」?青島東路、南京西路,其實不是為了懷念故國江山
為何我的錢總是不夠花?日本企業家:誰叫你以為夢想和興趣都必須用「買的」!
台大論文造假風波》中研院前副院長:犯錯是人的天性 很難要求零容忍
「謝謝妳,我的初戀…」歷經父親欠債、酒醉家暴,恨體育自卑少年成超馬冠軍!
公投法初審》民團要求明訂「兩岸政治談判強制公投」條款
到日本泡溫泉,規矩搞懂沒?入浴前不可不知的5件事
聯準會今年首度升息 美股收黑油價重挫
小心病從口入!日本牙科權威:口水不足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快來自我檢測
快把外套穿起來!今晨淡水低溫13度 全台持續冷到周末
全球財經掃描:Fed升息節奏緊,觀明四巫日,美股跌勢恐擴大
美國聯準會升息1碼 我經濟部密切關注進出口影響
力挺婚姻平權 政大學生發起傳播界連署
沒飽的日子》大學生三餐要細也要「精」 追尋校園美食「大」享受
獨家》富邦子公司新聘5獨董 柯文哲擋下許長仁,4人照案通過
10年來第二遭 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1碼!
美國聯準會升息 跟你有什麼關係?大有關係!
基隆智慧圖書站正式啟用 全自動24小時借還書
川普新政府》「3G」內閣來了!退役將領、政治忠誠者入閣 白人男性執掌4大要職
歐洲各國到底有多少穆斯林?市調顯示歐洲人的「感覺」高估了實際情況
斬斷台北農產公司金脈 綠議員將砍預算並修約增加年繳庫3000萬
綠再拚台北農產董事改選 捨「郝派」監察人改由小股東發起股東大會
風評:論文不是廣告 哪來的付費冠名制?
「資優生」數學才考70分?心理師反問,你知道資優分6種嗎?成績好不等於資優
吳豐山專欄:既堅韌又危脆的祖國台灣 
《公投法》門檻下修有共識 綠憂挑動兩岸敏感神經
邱坤良專欄:劇場因何而建? 官僚結構與文化菁英的大都會迷戀
石之瑜專文:台灣為何回歸殖民性?
胡一天專欄:區塊鏈上的運動競技史
吳典蓉專欄:台灣獨立之路不能靠川普
觀點投書:中國國勢衰而不潰 臺灣需要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