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疫情持續緩升,尤其是伊科病毒11型的威脅仍在。腸病毒上周新增1例重症,個案為中部4歲女童,5月下旬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且出現雙腿痠痛、走路變慢等症狀,經檢驗感染伊科病毒11型,經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預計今( 24)日出院。疾管署表示,伊科病毒11型多攻擊新生兒,導致心、肝、腎發炎,極少出現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相隔上一次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出現此症狀已相隔7年。此外,從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來看,近日腸病毒有「北升南降」的趨勢,呼籲北部家長特別注意。
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連續3周上升,惟呈現緩升現象,上周門、急診就診人次6772,較前周上升10%,惟距離腸病毒流行門檻的門、急診就診人次1萬1000,仍有一段距離,疾管署推估腸病毒可能要到7月底才會進入流行期。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中部4歲女童,5月下旬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特別的是,個案還有雙腿痠痛、走路變慢、無法正常蹲下等症狀。第四度就醫住院時,醫師檢查疑似有橫斷性脊髓炎,且有左手和右小腿神經異常,經收住加護病房,又通報急性下肢無力,糞便檢出伊科病毒11型,確診腸病毒重症。
所幸經醫療團隊全力治療,女童預計今日康復出院,且只要持續復健,其肢體無力、走路困難的症狀應會完全復原,該個案為今年年齡最大腸病毒重症個案;惟經疫調,女童的家人和幼兒園同學,均無疑似症狀。
此重症個案也是繼2018年6月伊科病毒11型併急性下肢無力案例後,相隔7年的首例,屬於少見的伊科病毒併發症,在伊科病毒流行年度可能零星發生於兒童。國內除2018年曾有1例外,2003年也曾有3例伊科病毒11型合併急性下肢無力(年齡分別為2個月、1歲、7歲)。 (相關報導: 前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驚傳罹失智症 妻林靜芸宣布成立基金會為夫圓夢 | 更多文章 )
另值得一提的是,過去數例腸病毒重症多來自南部,但從疾管署近期各區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來看,已出現「北升南降」的趨勢,其中又以台北區門、急診人次較上周增23.1% 、北區較上周增加14.2%最明顯;另中區、南區雖也有略升,但分別只有1.9%與2.5%;高屏區則較上周下降7.9%;東區則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