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解放日」迄今將近3個月,全球主要股市已經收復先前跌幅,有些甚至創下歷史新高,信用債市場的表現也相對穩健,利差持續收窄,但美元這項資產仍未回升,外界開始懷疑美元的霸主地位是否已經告終?
富達認為,現在就下此結論為時過早,目前全球仍有54%出口報價、57%外匯存底與88%外匯交易涉及美元。然而,一些結構性改變正在發生,而且部分趨勢早在美國大選前便已開始。舉例來說,各國央行不斷增加黃金儲備,近期政策改變只是加速這個進程。
趨勢不會一夕逆轉 但美元會變「沒那麼強勢」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Talib Sheikh指出,過去這段時間確實看到全球更側重區域化發展,各國央行尋求外匯存底多元化,各界重新審視傳統貿易與供應鏈格局。因此,儘管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仍具關鍵地位,預期未來美元對已開發與新興市場貨幣將進一步走弱,反映越來越多結構性因素影響。
首先,當前美國貿易政策企圖打破資本再循環體系,這些關稅具體目標是減少美國對外貿易赤字。長期以來,美國進口和消費遠超過其本身生產量,但這項赤字只是更廣泛經常帳問題的一部分,經常帳赤字必須透過海外資金流入來融通,不然就得讓貨幣貶值。
這些進口消費其實是靠龐大資金流入美國資產來支撐,也就是提供進口產品的國家將其貿易盈餘投資於美股、美債及美元資產。這樣的「資本再循環」支撐美元長期強勢,但當美國新政府直接挑戰這個模式時,美元走強的根基也就開始動搖。富達並不認為過去幾十年的趨勢會一夕逆轉,但會慢慢轉變,美元將從「極端強勢」變成「沒那麼強勢」。
美元「避險貨幣」地位式微 投資人逐步調整資產配置
此外,投資人偏好轉變也必須納入考量。Talib Sheikh分析,「美元例外論」其實跟分散投資組合風險有關,一般在市場避險時期,美元往往上漲,反映其避險貨幣的地位。
然而今年以來,情況正好相反,這樣的經驗預料將促使海外投資人開始重新評估美元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並可能大幅調整外匯避險比率,「這將是個長期趨勢,特別是機構投資人通常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資產配置。」
美元霸權終結的論調過於誇大 但接下來應會持續走弱
Talib Sheikh認為,投資人毋須操之過急,因為證諸歷史,放空美國資產通常不利投資組合整體表現。整體而言,富達認為宣稱美元霸權終結的論調過於誇大,但美元接下來應該會持續走弱。
他說,美元主導地位式微將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考量,迫使投資人重新審視多元化策略、傳統避險資產的角色,以及不再有唯一安全選項的新投資環境。
富達指出,波動之中也蘊藏契機,面對高利率與高通膨環境,如何平衡資本成長、下行風險管理與收益需求變得更加重要。隨著全球不再以美國馬首是瞻,更靈活、更多元的全球資產配置將有機會大放異彩。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