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市多宣布,將自6月26日起與Uber Eats展開合作,正式進軍即時外送領域,第一階段將由北部五家門市搶先上線,包括內湖、新莊、中和、汐止與北投,隨後於6月27日與6月30日陸續擴展至中南部其他九家據點,消費者只需透過Uber Eats App點選,即可訂購包含衛生紙、鮮乳、異國零食等熱銷商品,並享有會員專屬價格,開啟「不排隊也能買好市多」的新消費體驗。
封閉會員制為何轉向開放?好市多為什麼這次點頭加入外送平台?
與多數早已上外送平台的量販競爭對手相比,好市多過往始終堅守「會員限定、不開放平台」的經營策略,此次大動作轉向,反映了多項壓力與趨勢,包括量販店據點偏遠、難以滿足都會區日常補貨需求;消費者即時採購需求上升;以及隨選經濟興起,倘若不跨足平台,恐流失大量年輕客群與高頻使用者。
Uber Eats也指出,這將為消費者帶來更靈活的採購選擇,為合作外送員創造新型態收入來源。
好市多如何平衡「會員價值」與「平台開放」?
由於好市多核心價值就在於會員制度與價格優勢,本次與Uber Eats合作最受關注的便是如何維持這項優勢,根據官方說法,會員可透過綁定會員身分解鎖「會員專屬價格」,而是否開放非會員訂購、以及是否實施價格差異,目前尚未明朗,業界分析指出,若非會員也能無門檻下單且享受與會員相同價格,恐削弱會員制度的吸引力;反之若平台價格偏高,則難以拓展即配市場。
台灣好市多是否跟上全球趨勢?美國、英國早已啟動外送試點
事實上,美國已有超過17州的Costco門市與Uber Eats合作,並規劃拓展至英國、日本與韓國等市場,台灣這次合作顯然是全球部署的一環,在美國,平台訂單會區分會員與非會員價格,維持原有制度的封閉性與忠誠機制,台灣是否比照辦理,將成為觀察這場「量販進平台」戰略是否成功的關鍵變數。
即配市場紅海之下,好市多能撐住會員制價值嗎?
(相關報導: 好市多買黃金有多賺?1塊金條「1年漲破四成」但這1步驟會讓你繳超多稅 | 更多文章 )
家樂福、大潤發、全聯、愛買等通路早已進軍即時配送,甚至自建團隊、導入小時達服務,好市多直到2024年才加入,顯示其轉型決策慎重,不過在消費者高度期待快速配送、價格競爭日益激烈的即配市場中,好市多若不能在保持會員專屬價值的前提下提供合理價格與配送效率,可能陷入「既無競爭力,又失忠誠度」的窘境,這將是對其營運邏輯與品牌價值的真正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