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府正研擬報復性措施,其中包括可能封鎖全球最重要的能源運輸通道荷姆茲海峽。據了解,伊朗當局計劃透過佈雷、部署反艦飛彈或其他軍事手段,阻礙甚至摧毀通過該海峽的國際航運。
伊朗官方媒體近期報導,該國國會已通過相關封鎖計畫,但消息來源強調,該計畫仍須獲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的最終批准才能付諸實行。
荷姆茲海峽的戰略地位
荷姆茲海峽位於波斯灣與阿曼灣及阿拉伯海的連接處,伊朗控制海峽北岸。該海峽承載全球約20%的石油產品運輸需求,在最窄處寬度不足30英里(約48公里),地理位置極為關鍵。一旦伊朗實施封鎖行動,將嚴重影響國際船隻的正常通行。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最新統計數據,2024年荷姆茲海峽的石油流量平均每日達2000萬桶,2025年第一季的流量也維持相近水準。EIA在報告中指出:「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荷姆茲海峽的石油流量占全球海上石油貿易的4分之1以上,以及全球石油和石油產品消費的5分之1左右。」
除石油運輸外,該海峡對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同樣具有重大意義。EI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的5分之1通過荷姆茲海峽,其中主要來源為卡達的天然氣出口。
在運輸目的地方面,EIA估計2024年通過荷姆茲海峽的原油和凝析油有84%輸往亞洲市場,液化天然氣則有83%銷往亞洲國家。EIA進一步分析:「中國、印度、日本和南韓是荷姆茲海峽原油輸往亞洲的主要目的地,2024年合計占荷姆茲海峽原油和凝析油流量的69%。這些市場最可能受到海峽供應中斷的直接影響。」
相較於亞洲國家,美國對荷姆茲海峽的石油依賴程度相對較低。EIA數據顯示,美國每日從波斯灣國家進口約50萬桶原油和凝析油,僅占美國原油和凝析油進口總量的7%,以及美國石油液體消費的2%。
美國務卿籲中國勸阻伊朗
在出口國排名方面,通過荷姆茲海峽的主要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國依序為:沙烏地阿拉伯每日530萬桶、伊拉克320萬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80萬桶。伊朗在2025年第一季排名第四,日出口量約150萬桶。
面對伊朗的威脅,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呼籲中國等高度依賴該海峽石油運輸的國家,應積極勸阻伊朗放棄封鎖計畫。
根據EIA統計,中國是通過荷姆茲海峽運輸原油的最大進口國,2025年第一季每日進口量高達540萬桶。魯比歐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建議北京的中國政府打電話給伊朗,因為他們的石油高度依賴荷姆茲海峽。如果伊朗這麼做,將是另一個糟糕的錯誤,對他們來說是經濟自殺。我們有應對方案。」
魯比歐進一步警告:「其他國家也應該注意這點,這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傷害會比我們大得多。我認為這將是重大升級,值得我們和其他國家的強力回應。」他同時評論伊朗政府的聲明:「他們會說他們需要說的話,這是他們內部政治的需要。」
魯比歐採取雙重策略
在談及美國近期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等地實施的軍事打擊時,魯比歐表示:「我們鎖定了3個目標,我們以決定性力量打擊了這3個目標,這就是這次軍事任務的目的,也是我們達成的戰果。」
對於後續可能的發展,魯比歐採取了既威懾又開放對話的雙重策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完全取決於他們想採取什麼行動。如果他們想要進行談判,我們已經準備好進行談判;如果他們想要耍小聰明、從事危險活動,我們也有毀滅性的應對措施。」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