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空軍的B-2「幽靈」(Spirit)匿蹤轟炸機,在上週末如鬼魅般劃破伊朗夜空,精準打擊其深藏福爾多地底的核設施時,全世界再次見證了這款造價高達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40億元)的頂級武器實力。然而,在這架頂尖殺人機器的冰冷金屬外殼之內,決定任務成敗的,卻是兩名飛行員與人類生理極限長達40多個小時的艱苦搏鬥。這場在執行時不為人知的隱匿戰鬥,竟是從一份不起眼的「火雞三明治」開始。
一趟典型的B-2跨洲際任務,飛行時間可能動輒超過40小時,幾乎是連續兩天待在一個比休旅車還小的密閉空間裡。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任何微小的身體不適都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因此,任務準備早在數週前就必須展開,其中一個核心課題就是「該吃什麼」。
「我們不僅要接受睡眠研究,還得實際上課,學習營養學,」2024年以美國歐洲司令部副司令的身份退役、曾駕駛B-2長達九年的美軍中將史蒂夫·巴舍姆(Steve Basham)在《路透》專訪中透露,「課程教我們兩件事:第一,吃什麼能讓你保持清醒;第二,吃什麼能幫助你在需要時入睡。」
更實際的考量是,這架高科技戰機上只有一間化學廁所(使用化學物質來減少排泄物氣味的廁所)。因此,飛行員必須精確掌握哪些食物會加速或減緩消化。巴舍姆的個人首選菜單是:「全麥麵包夾火雞肉三明治,不加起司。」他笑著說:「總之,盡量清淡無味就對了。」
除了正餐,為了在漫長的航程中對抗睡意,許多飛行員會準備一些提神零食。令人意外的是,常見的選擇並非高咖啡因的能量棒,而是嗑瓜子——因為這個簡單的動作能幫助他們在兩餐之間維持專注。
空中「盲接」加油:比作戰更危險
B-2轟炸機擁有驚人的52.4公尺翼展,不加油的航程可達6000海里(約1萬1112公里),但執行像空襲伊朗這類超長程任務,途中歷經多次空中加油也在所難免,這正是整個任務中最危險的環節之一。
由於B-2獨特的飛翼設計,加油口位於駕駛艙後方約近5公尺處,飛行員完全無法親眼看見加油機伸出的加油管如何與自己的飛機對接。他們只能依靠儀表、加油機上的指示燈光以及成千上萬次訓練中牢記於心的參考點,來完成這個「盲眼對接」的高難度動作。
「在進入敵國領空前,腎上腺素會讓你保持在巔峰狀態,」巴舍姆描述道,「但攻擊完成後,腎上腺素會消退,疲勞感排山倒海而來。你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但你還得面對最後那一次,也是最艱難的一次空中加油。」在沒有月光的夜空之中,這項操作的風險呈倍數增長。巴舍姆直言,這種情況下光是空中加油「本質上就充滿危險」。
人機合一的極限:從B-2到B-21的演進
B-2之所以能成為匿蹤戰機的代名詞,是因為其獨特設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紅外線、雷達和聲波特徵,使其難以被敵方雷達偵測。然而,儘管科技再先進,其成功仍繫於「人」的表現。相較於B-52等需要龐大機組的傳統轟炸機,B-2僅需兩名飛行員,這意味著每個人都肩負著更沉重的責任。
新聞小辭典:B-2「幽靈」匿蹤轟炸機
製造商: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
首次飛行:1989年
產量:僅21架,是全球最昂貴的飛機之一。
作戰紀錄:曾參與1999年科索沃戰爭(盟軍行動)、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及利比亞空襲等。在伊拉克戰爭中,僅出動49架次就投下了超過150萬磅(約68萬公斤)的彈藥。
自1989年首次亮相以來,B-2的「線傳飛控」(fly-by-wire)系統——完全依賴電腦指令操控飛機——也不斷進化。巴舍姆回憶,早期的系統軟體反應速度完全跟不上飛行員下達指令的速度,使得空中加油等精細操作變得更加複雜。經過多次升級,系統反應如今已大幅改善,但在高空高速下維持緊密編隊飛行,依舊是對飛行員技術與膽識的終極考驗。
飛行一小時,就噴兩百萬
根據五角大廈的數據,B-2每小時的操作成本約為6.5萬美元(約新台幣208萬元)。美國空軍已規劃在未來數十年內,以新一代的B-21「突襲者」(Raider)轟炸機,逐步取代現有的B-2與B-1機隊。 (相關報導: 中東停戰羅生門:伊朗正式宣佈停火,但以色列說「德黑蘭的攻勢仍在繼續」 | 更多文章 )
巴舍姆指出,每一次B-2的成功任務,背後都有賴於「遍布全球、規模龐大無比的地面策劃團隊,以及確保你永遠能駕駛一架完美戰機的維修人員」、「我們的飛行員讓這一切看起來很輕鬆,但事實遠非如此」。從一份枯燥的菜單,到一次玩命的加油,B-2的極限任務不僅是尖端科技的展示,更是對人類意志、體能與專注力的終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