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報復炸開中東火藥庫!卡達美軍基地遭空襲、以色列同步轟炸德黑蘭,全球金融市場震盪

2025-06-24 04:10
美軍烏代德空軍基地的衛星空拍照。(美聯社)

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23日急劇升級,在美軍直接空襲伊朗關鍵核設施後,伊朗對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設施——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發射多枚飛彈;以色列則在同一天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發動大規模空襲,使整個區域陷入可能被拖進戰爭的恐懼。

儘管伊朗的飛彈攻擊引發了全球對中東爆發全面戰爭的擔憂,但《紐約時報》指出,德黑蘭可能在尋求一條避免局勢失控的「下台階」。因為伊朗官員表示,他們已經提前通知了襲擊即將發生,以盡量減少潛在的傷亡。23日拍攝的最新衛星照片則顯示,烏代德空軍基地在伊朗飛彈襲擊前,跑道上幾乎沒有飛機,但在13日以色列開始對伊朗進行轟炸之前的整個6月初,基地跑道上都能看見數十架軍機。

根據三名不具名的伊朗高級官員透露,德黑蘭在發動攻擊前,已透過秘密管道向美方發出「預警」,明確告知攻擊即將發生。此舉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潛在的美軍傷亡,並向外界傳達一個複雜的信號:伊朗必須對美國的侵略行為做出強硬回應,以維持其國內外的威信,但這種回應是經過精心計算和控制的,意在避免引發一場無法控制的全面戰爭。

2025年6月23日,伊朗空襲美軍烏代德空軍基地的示意圖。(美聯社)
2025年6月23日,伊朗空襲美軍烏代德空軍基地的示意圖。(美聯社)

《紐時》指出,伊朗這種「預警式報復」的做法並非第一次。2020年,在美國暗殺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後,伊朗在攻擊伊拉克境內的美軍基地前,也採取了類似的預警做法。美國國防部隨後證實,部署在烏代德基地的愛國者及其他防空系統成功攔截了來襲飛彈,基地內上萬美軍及盟軍人員並無傷亡報告。不過《紐時》也指出,這次攻擊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造成的損害。

新聞小辭典: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

位於卡達首都杜哈西南約32公里處,是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的前進指揮部所在地,也是美軍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戰略樞紐。該基地擁有中東最長的跑道之一,能夠起降包括B-52戰略轟炸機在內的各類大型軍機,也是美軍在波斯灣、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執行軍事行動的核心後勤與指揮中心。目前有上萬美軍人員駐紮於此,使其成為伊朗眼中的高價值目標。

就在伊朗飛彈射向卡達的同一天,以色列空軍也對德黑蘭發動了新一輪大規模空襲。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表示,此次攻擊目標包括伊朗準軍事組織的總部、惡名昭彰的埃文監獄(Evin Prison),以及通往福爾多(Fordow)核設施的主要道路。值得注意的是,福爾多核設施正是此前美軍B-2匿蹤轟炸機使用3萬磅「碉堡剋星」GNU-57巨型炸彈的打擊目標之一。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22日晚間的電視演說中強硬表示,以色列在達成其軍事目標(即銷毀伊朗核計劃)上已「非常、非常接近」,但並未透露轟炸行動將於何時結束。儘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稱,美軍的空襲已「徹底摧毀」了伊朗的核計畫,但實際情況遠比聲稱的要複雜——因為美方官員私下承認,他們無法掌握伊朗準武器級濃縮鈾的確切下落與數量。

伊朗的報復行動立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反應。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一度應聲下跌,股市則在不確定性中上揚。投資者似乎在謹慎評估此次衝突對全球石油供應鏈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全球近五分之一石油運輸所依賴的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是否會遭到封鎖。歐洲各國外長緊急召開會議,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會後憂心忡忡地表示:「對於報復行動與戰爭升級的擔憂是巨大的。」 (相關報導: 美伊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外交專家揭川普戰略底線,哈米尼可能「有限報復」 更多文章

與此同時,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維也納召開緊急會議。總幹事葛羅西(Rafael Grossi)發出嚴厲警告,稱如果美國、伊朗和以色列三方無法找到外交解決途徑,「暴力與破壞可能達到難以想像的程度」。俄羅斯的立場也備受關注。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Abbas Araghchi)在攻擊行動後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雖然普丁譴責美國的空襲是「絕對無端的侵略」,但他並未對伊朗提供任何具體的軍事或經濟支持承諾,顯示出俄方在此次危機中的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