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努力工作,就是希望老了退休後,有足夠的資產能安享晚年,不過到底要存到多少錢才能退休?就有調查指出,很多人認為自己每月只要2到3萬元就夠用,但其實想維持基本生活品質,至少要準備1,660萬元;如果希望退休後能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則可能需要高達5,000萬元的資金。
65歲退休存多少錢才夠用?
一名網友在PTT以「大家打算存多少就退休?」為題發文表示,生一個小孩,夫妻要花大概1000萬來養,但這幾年大家不婚不生,等於一個人就少花500萬,所以應該不用像以前工作到65歲,好奇「這樣子大家會考慮提早退休嗎?存多少錢大家就打算退休了呢?」
他也說,朋友打算存夠1000萬就退休,雖然很多人會覺得很少,但他認識不少父母輩,資產扣掉房子也沒1000萬,同時感嘆「畢竟錢永遠賺不完,趁年輕有體力早點享受人生才是真的」。
對此,大家紛紛留言分享,「單身3000萬,有家庭有小孩5000萬」、「2、3000萬差不多,甚至還不太夠,別以為1000萬是個很多的數額,萬一重病又死不了,拖著都是要用錢到死,又不知何時結束的命」、「有房子+足額保險,大概現金2000萬就可以每月配息退休8萬左右」、「有沒有聽過蜀鄙二僧的故事?我存1000萬時開始準備退休,到現在都翻好幾倍了,可以退休的臨界點應該是(被動投資報酬-通膨)/支出>1,如果達到2就更保險了」。
最新調查揭財富自由基本數字,沒工作也不愁吃穿
事實上,根據《NOWnews》報導,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巫慧燕表示,通往理想退休生活的道路上,關鍵在於達成三項「自由度」,包括財務自由、健康自由與社交自由。其中,財務自由更是其他兩項的基石。她指出,根據協會多年的調查,多數民眾普遍低估退休所需的經濟準備,不少人認為每月2到3萬元即可過活,但事實上,若想維持基本生活品質,至少需準備1,660萬元;若希望退休後能偶爾出國旅遊、與親友聚餐,甚至享受更高品質生活,則可能需高達5,000萬元的資金。
巫慧燕進一步指出,面對通膨與壽命延長的雙重挑戰,單靠儲蓄已難以支撐長期退休生活,因此「持續投資」是關鍵。她以「飛機起降」來比喻退休資產的配置策略:在工作期間即為資產的「起飛期」,應積極選擇成長型投資商品,爭取報酬最大化;隨著年齡漸長、步入退休前夕,則是飛行過程中的「降落期」,此時需逐步轉向穩健保守的投資組合,確保資產安全平穩落地。
她建議,累積期的資產配置可以採取較高比例的成長型商品,如股票型基金等,當接近退休年齡時,則應逐步納入債券、定存等穩健型標的,降低風險。此外,保險商品與安養信託制度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僅能增加保障,更有助於管理晚年醫療與生活照護等需求,讓退休生活更有安全感與彈性。
完整討論:《大家打算存多少就退休?》 (相關報導: 長輩們快領錢!滿55歲政府發「每月1500元津貼到身故」,符合條件免申請靠卡入帳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