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有許多技巧,例如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或預先規畫預算,但有些看似省錢的習慣,其實長期看下來,反而花得更多。根據《Inc.》雜誌的報導,整理出7個看起來是在省錢,但實際上可能導致你花更多錢的習慣,無論是省錢或花錢,都應該花點時間評估它的長期成本、效益與損失,就會更懂得做出正確選擇。
看似省錢習慣1:開舊車不換
有些人會因為買新車是一筆高花費,而一直繼續開著舊車,但其實舊車每年的維修、安全、保險費用都比新車更高,所以就算購買新車一開始的花費高,但長期看下來其實是比繼續開老舊車划算。
看似省錢習慣2:買特價物品
看到打折商品就心動,可能認為自己省下很多錢,但可能會落入許多商店「虛假折扣」的陷阱,看似折價很多,但實際上折扣後的價格還是接近原本的零售建議價,只是讓顧客誤以為自己有省到錢,但店家賺的利潤其實是相同的。
看似省錢習慣3:買便宜衣服
衣服通常一分錢一分貨,有些高端品牌的中高價位,通常代表了更講究的作工和用料,便宜的衣服雖然划算,但容易退色、變形,反而穿不久,需要常常汰換、重新購買,花費不一定比較少。
看似省錢習慣4:把錢存在儲蓄帳戶
一般儲蓄帳戶的利率低,平均只有0.06%,遠低於通貨膨脹率,所以將錢持續放在儲蓄帳戶,其實變相是在讓錢慢慢變薄,不如考慮投資股票、債券,或把錢存在高弟媳帳戶,才能讓錢變多。
看似省錢習慣5:多買商品湊免運
很多人都遇過這個情況,湊滿某個金額就能免運費,這個時候就會多湊一些小物達到免運金額,但有時候多湊的金額反而都比運費高了,與其如此,不如直接付運費,或等到有其他需要的東西要買時在一起下單,會更划算。
看似省錢習慣6:避免健康檢查或看牙醫
健康檢查或看牙科其實相當必要,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避免這些檢查,因為預防性的檢查能讓身體出小問題時就解決,出裡起來也比較簡單,若沒有固定檢查,出大問題時可能就會花費更多或甚至無法解決,得不償失。
看似省錢習慣7:購買延長保固服務
延長保固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划算,只花原價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延長商品的保障期,但其實大多數的延長保固都不值得,因為用到的機會很少,這也是為什麼銷售人員會這麼積極推銷,因為對公司來說利潤很高。
資料來源:《Inc.》 (相關報導: 有錢人「6習慣」跟你完全不同!這些省錢法其實害你破財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