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夜幕低垂,霓虹閃爍的歌舞伎町,曾是日本繁華夜生活的象徵。在這裡,牛郎們過著與眾不同的生活,他們是深夜的藝術家,也是遊走於慾望邊緣的生意人。一位1997年踏入歌舞伎町的菜鳥牛郎,將親身揭露90年代日本牛郎店的真實面貌:從凌晨一點的開工、遊走街頭拉客的生存法則,到看似光鮮背後的文化衝擊與潛規則。究竟,那個「男子漢」當道的牛郎時代,有著什麼樣的神秘故事?本文將帶您深入這片紙醉金迷的奇幻街區!
九○年代的牛郎店是從凌晨一點開店,我是一九九七年來到歌舞伎町,進入牛郎店成為菜鳥牛郎。最先了解的是歌舞伎町的地理環境,例如每條馬路、十字路口與大樓的名字,或是營業到深夜的店家。比起店裡的規矩,我先了解的是店外的情況。
當時的牛郎店是從凌晨一點開始營業至早上七點關門,所以新人都是在晚上十一點上班,然後出門採買,當時都是去半夜還在營業的「Any超市」或鹽田屋(唐吉訶德出現後,Any超市就倒閉了)。去採買的途中,前輩會教一些在地的大小事,例如:不能在這條路拉客,或是這條路很危險要避開,外表看起來像○○大哥的要避免跟他們眼神交會。我記得當時的自己,覺得這很像是在玩「勇者鬥惡龍」遊戲。說是前輩,其實他也只比我早兩個月上班,還是二十歲的菜鳥牛郎,但對當時才十九歲的我來說,真的覺得這位前輩很酷。
當時,拉客當然是工作的一部分。晚上十一點上班,打掃店內環境和外出採買之後,就要出門拉客,直到店裡變得熱鬧的凌晨三點為止。從凌晨一點開始,會像是找釣點的人一樣,巡迴歌舞伎町每個容易拉到客人的地點,然後絕不能在酒店或特種營業的門前拉客。照理說,從店裡到容易招計程車的大馬路的這段距離,是絕佳的拉客地點,但我們都知道要避開這種其實根本不需要拉客的地點,只有連路人都有心理準備會被拉客的地方,才是絕佳的拉客場所。
才剛入行的我,利用在搬家公司打工賺到的錢,買了件很陽春的Fendi西裝,那也是我全身上下唯一值錢的家當。揶揄我像個上班族的前輩們,還送了我掛滿叮叮噹噹飾品的黃藍色相間舊西裝。
拉客地點有很多跟我一樣菜的牛郎,他們身上的行頭也都是前輩送的西裝。我們雖然知道彼此,卻不會成為朋友,因為在這裡的每個人都要搶著拉客,但有趣的是,卻不曾因此起任何口角。我會趁著空檔去便宜的餐廳吃飯,我們常去的是連鎖店的福SHIN(福しん),或是至今仍在營業的鶴龜屋食堂。一直拉客很累,所以偶爾也會愉懶跑去打電動。然後,每三十分鐘要打電話向店裡回報一次。在二○○○年代「迷惑防止條例」禁止拉客之前,沒客人的牛郎都是在店外工作。街上有各種拉客的人,例如居酒屋派出來的員工,或是其他店的牛郎。如果是有客人的牛郎,就不用出門拉客。也就是說,不用拉客代表身為牛郎的等級變高了,每位牛郎的第一個目標都是這項。就當時的歌舞伎町而言,大大小小約有三十間牛郎店。
(相關報導:
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失荊州」嗎?歷史專家還原背後真相,原來我們都誤會他了
|
更多文章
)
據說牛郎店源自一九六五年在東京站八重洲口創立的「Night東京」,牛郎最初是陪女客人跳社交舞的舞伴。至於是哪間店保留了社交舞氣氛,以及奠定了現代牛郎店基礎的呢?那肯定是一九七一年,由愛田武在歌舞伎町設立的「Club愛」,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歌舞伎町開始成為牛郎店林立之地。八○年代是愛田武經營的愛田觀光的天下,同樣可以跳社交舞的大型店約有七間,當時簡直就是漫畫《次五郎》的世界。
進入八○年代之後,年輕的客人越來越多,而在我入行當牛郎的九○年代,許多原本以男性為客群的俱樂部都因為泡沫經濟瓦解而遭受打擊。這些俱樂部為了減輕房租的壓力,選擇在營業結束後的深夜,將場地轉租給以女性客人為主的俱樂部,這就是沒有舞廳的牛郎店越來越多的原因。
進入九○年之後,除了愛田觀光之外,還保有舞廳的牛郎店只剩二、三間。就我入行當牛郎的九十七年而言,當時的牛郎店主流是只能接待二十位客人左右,營業到深夜的小店。愛田觀光都是年齡比較大的牛郎,所以算是當時的特例。愛田觀光還規定牛郎都要打領帶、穿西裝,所以年輕人都不想去那邊工作。
之後,約有二十間由年輕牛郎主導的牛郎店出現。這些營業到深夜的牛郎店成為了牛郎店的主流,客人也以從事特種行業的人為主,這類客人通常會在下班後光顧。這個時期是牛郎店大幅轉型的時候。假設在這種深夜轉租的風氣盛行之下,放任牛郎店如雜草般叢生,當然會秩序大亂。
這個時期的歌舞伎町,詳細部分可參考石井光太所著的《夢幻之街》。早期的牛郎越接近「男子漢」就越帥當時的牛郎都是「男子漢」,能讓女人跟在身後三步的男人才酷!當時就是那樣的文化。比起取悅客人,成為受歡迎的牛郎才更有價值。我的前輩也都是所謂的「男子漢」!曾有位前輩讓三位散客坐在一起,要我試著接待她們。這三位客人彼此認識,卻都覺得自己才是這位前輩最愛的女人。就算這三位客人被安排坐在一起,也沒有半句抱怨,整場只有我一個人話說個不停。
店裡只是做業績的地方。表面上禁止牛郎直接拿客人的錢,但大部分的牛郎都會收。換言之,就是在店外直接跟客人見面與收紅包,也有許多人因此辭掉工作,選擇吃軟飯與當小白臉。新客人分成兩種,一種是老客人介紹的客人,這類客人通常稱為「枝」,另一種則是在拉客時找到了新客人。過去《MANZOKU》(マンゾク)與《Naitai Magazine》這類特種行業雜誌曾有一小段時間有牛郎專欄,但很少人會在看了這個專欄之後來店裡玩。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掌握會帶客人來的客人,請他們介紹客人給自己,這也意味著要討前輩歡心,前輩才會請這類客人幫忙介紹新客人給你。話說回來,這類老客人通常很聽牛郎的話,所以討前輩歡心真的很重要,只有被前輩認同,才能得到客人的認同。聽起來,那些對牛郎言聽計從的女性好像很可憐,但其實恰恰相反。表面上,牛郎好像把女性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其實根本逃不出客人的五指山,在店裡的一切只是客人替牛郎做做面子而已。
(相關報導:
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失荊州」嗎?歷史專家還原背後真相,原來我們都誤會他了
|
更多文章
)
現在回想起來,所謂的男子漢都是小孩子,會來光顧的女性客人都是又會玩,又很酷的女性。老實說,我也是靠著前輩的客人才撐過菜鳥時代。第一次坐檯的時候,我緊張得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客人打量了我一番後,便轉頭跟其他牛郎聊天。我還記得那位女客人留著一頭烏黑秀麗的長髮,有一對細長的鳳眼,長得很像是八○年代的某位偶像,全身上下散發著成熟的氣質。乍看之下,她是位皮膚白皙的弱女子,但她的一言一行卻在在說明,她是個豪爽的女中豪傑,習慣大口吞雲吐霧。她在準備離開店裡的時候,對我說了句「恭喜入行」,還抽了張一萬日圓鈔票給我當紅包,這讓我嚇了一跳,我本以為她根本沒把我看在眼裡。
會光顧牛郎店的顧客是
剛入行時,我最先學到的規矩就是「不可以問客人的職業」。很多客人都是特種行業的人,所以基本上不能聊有關泡泡浴的事,也不能聊在晚上播放的電視節目(那時是她們的上班時間看不了),當然也不能聊私人的事情。那麼該聊什麼呢?前輩告訴我,不妨從眼前的打火機開始聊起。
在當時,有些在半套店上班的美女會因為長得很像偶像,而被稱為「特種行業的偶像」,這些美女常常會登上特種行業雜誌的封面。我曾聽過某位特種行業的美女非常搶手,一到可以預約的時段,電話就會被打爆的故事。由於前輩告誡我不能問職業,所以剛入行的時候,我完全無法想像眼前的客人是在做什麼工作的,也沒特別問過前輩,只是每天享受跟美麗的姐姐聊天這件事,但是當我慢慢熟悉這份工作,也漸漸猜得出客人的職業之後,才驚覺原來有很多客人是在特種行業工作。
在花街柳巷工作的人總是美得出眾,這或許是遊廓(日本古代的紅燈區)的昔日風華所致,而且她們都很有氣質。這也讓我覺得,沒有氣質,是無法從事這行的。許多客人都是個性鮮明,又風情萬種的人,根本不是會被牛郎騙得團團轉的可憐女性。俱樂部的媽媽桑幾乎是每天在下班後,一臉醉醺醺地來到店裡,每次都會被年輕的牛郎唸個不停。這種戲碼幾乎天天都會上演,其中也有鼓著腮幫子說「這又沒什麼」,然後面無其事繼續喝酒的大姐。
脫衣舞孃是九零年代歌舞伎町的紅牌
脫衣舞孃則通常以團體的方式出現居多,而且前後輩的階級非常嚴格,大姐頭通常會帶著後輩去喝酒。在其他縣市的公演結束,回到東京之後,會像是舉辦慶功宴一般,一大群人來店裡痛快地大喝一場。不過她們喝得實在太猛,我不太敢靠過去。被知名的脫衣舞孃指名的牛郎等於鍍上了一層金,被AV女優指名也有擦亮招牌的效果。脫衣舞孃這個職業在歌舞伎町可是炙手可熱的工作,這些脫衣舞孃連在喝酒的時候,都散發著滿滿的自信;當時有不少深夜節目都會介紹她們。
到了現在,歌舞伎町只剩下兩間脫衣舞劇場。脫衣舞劇場會逐漸勢微,原因之一在於「圖書館」。新宿區公所的一樓雖然設有書櫃,但那只是打著圖書館名號的地方。政府規定,圖書館半徑兩百公尺以內,不能有新的特種行業進駐。二○一七年,位於區公所後門的老牌脫衣舞劇場歷經數次禁止營業的打擊之後,被迫停牌,只要沒取得新的營業許可就無法繼續營業,迫不得已,營業四十年的歷史只好就地落幕。
拜通曉俗世風情的顧客所賜,牛郎才能每天遊戲人間。我的前輩就像是把玩樂當工作般,每天盡情地玩樂。啊!不對,前輩沒有每天玩樂,我們這些菜鳥牛郎常代替前輩出場,所以每天玩樂的是我們這些菜鳥。說是玩樂,還真的是什麼都玩,不過前輩也告訴我們,菜鳥就是要一邊跟著前輩玩樂,一邊學習當一個男子漢。幫前輩拿行李,幫前輩開門,幫前輩撕開衛生筷的紙袋,幫前輩點菸……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我學會隨時觀察前輩的需求,早一步服務前輩。
作者介紹|手塚真輝(手塚マキ)
擔任Smappa! Group的會長,於歌舞伎町擁有十幾間牛郎店、酒吧、餐廳與美容院。歌舞伎町商店街振興工會常任理事、JSA認證侍酒師。一九七七年於埼玉縣出生;川越高中畢業後,就讀中央大學理工學系,卻中途退學。於一九九七年開始在歌舞伎町工作,成為頭牌牛郎後自立門戶。與夥伴一同創立牛郎志工團體「夜鳥之界」,除了負責深夜的街頭清掃活動,還於NPO法人Green Bird擔任理事。二○一七年在歌舞伎町設立首座書店「歌舞伎町Book Center」,一時之間蔚為話題。
著有《放棄自己還太早》、《裏‧讀書》(以上皆由Discover 21發行)和《牛郎萬葉集》(合著,講談社發行)。